“寻找抗战烽火中的晋江人” 70多年的“寻亲”路
2015年7月,晋江东石镇东埕村的蔡长世后人将去到云南畹町,蔡长世的名字就刻在畹町森林公园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上。即将踏上蔡长世人生最后时光曾走过的路,蔡长世的后人感慨万千。这条“寻亲”路,蔡家人已经走了70多年……
记者_欧阳霆 董严军文图
蔡长世参加『南侨机工』的介绍书。
01
蔡长世为第六批回国参战的南洋华侨机工
2014年10月份的一天,一个从云南打到晋江东石的电话,让蔡长世的后人激动不已。这个电话是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打来的,电话那头证实,蔡长世是第六批回国参战的南洋华侨机工(以下简称为“南侨机工”),1941年不幸牺牲。已经“失踪”了70多年的蔡长世终于有了“下落”。
同年11月28日,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寄来证明函件,同时寄来的还有和蔡长世有关的档案资料。资料并不多,但对蔡长世的后人来说,一张照片已经弥足珍贵。
随后,福建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泉州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晋江市侨台外事局相继证实了蔡长世是南洋华侨机工的身份。
2015年6月,我们来到东石镇东埕村,想了解一下这位勇士。然而,与他同辈的村里人几乎都已过世,我们只能从他的后人那里了解一些大概。
蔡长世,1915年出生,东石镇东埕村人,是家里的长子。他的父亲是木匠师傅,为了家计,他很早就跟着父亲一起干活。1934年左右,当时村里不少人到马来西亚等国“讨生活”,因家计艰难,正值弱冠年华的蔡长世也告别有着六个月身孕的妻子杨牡丹,离开家乡去马来西亚谋生。一开始,他与家里还有书信来往,之后便音讯全无。直到去年,从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寄来的证明和一系列资料,才大致还原了蔡长世人生的最后几年。
“南侨机工”驾车在山峡间。(图片由蔡长世后人提供)
02
遭遇日军飞机轰炸牺牲时年仅26岁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猖獗入侵,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1939年,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沿海港口相继沦陷或为日军封锁,滇缅公路一跃成为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大量的外援物资需要从这条生命线上运入国内。
当时的中国,汽车并不是寻常物,有熟练驾驶经验的司机和技工十分紧缺。1939年,在南洋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号召下,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华侨积极响应,经过严格选拔,30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分九批回到祖国参加抗战。24岁的蔡长世也在其中,他是第六批南洋华侨机工。
这些南侨机工经过训练后被分配到各华侨大队,直接投入到紧张的后方运输工作中。当时的滇缅公路是一条紧急抢修通车的公路,也是南侨机工最集中的一条。上千公里的路段80%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深渊、陡坡不计其数,南侨机工时刻都要面临翻车的危险。
另一个危险就是疟疾的存在。南侨机工行经的路段瘴气袭人,加上气候多变,许多机工染上疟疾后,未能及时治疗而身亡。恶劣的路况和可怖的疾病夺走了很多机工的生命。即便如此,这些热血青年依旧在这条“生命线”上“传输血液”,没有畏缩。
1940年6月,法国维希政府屈服于日本的压力,关闭滇越铁路,至此滇缅公路成为抗战后方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日军对该路的封锁步骤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方面迫使英国关闭滇缅公路长达数月之久,另一方面,1940年10月起,日军飞机以越南北部的飞机场为基地,开始了对滇缅公路狂轰滥炸。为了躲避日军飞机,机工常常要夜间行车,危险更增几分,却无人退缩。
1941年的一天,蔡长世在运送抗战物资途经惠通桥时,遭遇日军飞机轰炸,不幸遇难。在抗战烽火中,他走完了26年的人生……
03
家人寻亲70多年
蔡长世短暂的一生,也是他的妻子杨牡丹一生的牵挂……
在遥远的晋江东石东埕村,蔡长世的妻子杨牡丹对此一无所知。其实,蔡长世号召响应,回国抗战的时候,杨牡丹便与他断了音讯。之后的几年、几十年,正值年华的少妇等白了头。
杨牡丹16岁时嫁给蔡长世,大约两年后,身怀六甲的她送走了丈夫,也许这时的她正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从未想过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无尽的等待。
丈夫离家后,杨牡丹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不仅要照顾唯一的孩子蔡崇远,也要照顾还未成年的小叔子、小姑子。为了培养儿子,她省吃俭用,送其上私学。后来,蔡崇远成了一名教师。
1958年,蔡崇远又遂慈母之命,请调回家乡东埕村创办锦青小学(今东石锦青中心小学)。母子俩联合村中有识之士,多方奔走,发动海内外乡亲,成立校董会,白手起家创办了家乡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正规学校。
1989年,独子蔡崇远离世,杨牡丹强忍悲痛,再次撑起了这个家,与儿媳共同分担培养孙子孙女的重任。杨牡丹在村子里很有声望,村里人有大小事都会来请教她。“她没读过书,就凭一个‘德’字,让村里人对她信服,提到她都是赞不绝口。家里人,无论是她的娘家人还是婆家人,都非常尊重她。这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杨牡丹的侄子杨天场说道。在他的印象中,二姑杨牡丹一直是坚强和善的样子。
2009年,93岁高龄的杨牡丹逝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你一定要找到你爷爷啊!”蔡长世离家50多年后,杨牡丹曾向她的孙子提到蔡长世,这也是她第一次对孙子提起他的爷爷。其实在杨牡丹还年轻的时候,听到一个村里人说蔡长世正在四川“打日本鬼子”,立刻决定带着当时只有四五岁的蔡崇远走去四川找丈夫。村里人反问她:“你知道四川有多远吗?你知道怎么去吗?”这两句话浇灭了她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也曾有人告诉杨牡丹,不少去马来西亚谋生的人都在那另外娶了老婆,或许蔡长世也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杨牡丹赌气道:“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找了!”而在杨天场老人的记忆里,杨牡丹一直没放弃找蔡长世,为了找到他,曾试过很多方法,甚至连民间迷信的方法都用上了。
“你说她一直等着他值不值?他是为了国家去当机工的,也是为了国家才牺牲的,相比之下,她的等待算是值了。可是,她在等的时候并不知道呀,她就是为了这个家……”蔡长世的后人感慨道。
寻找
抗战烽火中的晋江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有着许多晋江人的身影,他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铭记这段血与火的历史,晋江经济报“地理”版现开辟“寻找抗战烽火中的晋江人”系列。如果你知道那些参加过抗战的晋江人,听说过他们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或者家里保存有抗战时期的书信、物件等,请拨打热线15960712173,与我们分享背后的故事。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