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为“最美继母”罗永秀点赞:超越血缘的母爱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5-07-06 16:22
  
罗永秀期待着施并钧能早日重新站起来。

  谈到罗永秀,龙湖镇埔头村父老乡亲不约而同地说起一句闽南俚语——生的放一边,养的功劳大如天。这位45岁的黔籍布依族女子,不仅为照顾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牺牲了生儿育女的母性之权,而且七年如一日守护在成为植物人的“前人囝”(丈夫和前妻留下的孩子)床前,千回万转地唤醒了生命之光。罗永秀,以她超越血缘的母爱和七年的坚守,彻底颠覆了闽南传统中的“后母”形象,印证了“人间自有真情”和“好人自有好报”的真理,诠释了“良好家风”的质朴定义。

  晋江市委文明办主任陈多多说,罗永秀用善良、包容、勤劳、乐观的中国女性优秀传统品德,重塑了新时代“继母”的形象,她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一个家庭的未来,也诠释了道德的意义,闪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光辉。罗永秀此次入围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是晋江的骄傲,她的事迹也应该通过这样的评选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

  通讯员_李俐 记者_施蓉蓉

  真诚付出后母终被唤一声“阿母”

  “亲生儿子前人囝,哪个后娘不偏心”,这是一句流传了千百年的俗语。1996年,6岁的施并钧和他的弟弟面临着妈妈去世后的又一惊变,当在晋江打工的罗永秀以继母的身份站在他们面前时,叔伯堂亲们不禁想起“前人囝呣敢数想食后母乳”这句话。

  然而,想象中的“苦毒”(闽南语,指虐待亲属)并没有降临兄弟俩的生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贵州后母”使他们重温了远去的母爱。虽然不是亲生,但罗永秀视兄弟俩如己出,给他们做饭,送他们上学,为他们洗衣,陪他们游戏……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罗永秀甚至硬生生学会了一口略带黔腔的闽南话。

  罗永秀回忆说,刚来家里的时候,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并不怎么接受她,直到有一次大儿子施并钧发烧,她没日没夜地照顾了好几天,之后关系才真正好转,两个孩子慢慢地接受了这个来自贵州的后母,渐渐地把她当做自己的妈妈,绕她膝旁,喊她“阿母”,给她亲情,对她尊敬,只要一放假,就帮她一起操持地里的农活。一家人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却也其乐融融。

  每当回忆起这段时光,埔头村的父老们都说,想不到罗永秀是这么善良的一个人,因为有她,这个原本破碎的家庭又重新有了希望。

罗永秀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施并钧。 
施并钧与施并帝兄弟小时候合影

  飞来横祸大儿子成植物人

  她七年坚守盼儿醒

  正当两个孩子渐渐长大,罗永秀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让这个家庭陷入了阴霾和困顿。

  2008年,即将成人的施并钧骑摩托车遭遇车祸,左侧颅骨粉碎性骨折,大脑严重受伤。两次手术后,命虽然保住了,但这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小伙子却成了毫无知觉的植物人。想起这场灾祸,罗永秀仍止不住泪水涟涟。

  然而,罗永秀是坚强的,她常说一句口头禅“生活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施并钧住院9个多月后,眼看康复无望,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决定将儿子带回家中调养。从此,长期照顾病儿这个别人或许无法承受的重任,这个女人义无反顾地背到了自己柔弱的肩上。一开始,各种闲言碎语。有的堂亲对这个不幸的家庭充满忧虑,担心闽南传统文化中后母苦毒“前人囝”的故事重演;更有村民揣测,年仅38岁的罗永秀肯定要弃家出走,去追寻新的生活。

  罗永秀却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

  为了这个“前人囝”,她节衣缩食,把家庭开支控制在最低限度,将省下来的钱换成药品,换成针剂,换成轮椅,换成医院专用的可摇扶病床;听说音乐有利于康复,她立即托人买了一台播放机,每天定时放给儿子听。

  为了这个“前人囝”,她自我牺牲,不仅从未回过一趟娘家,甚至放弃了生儿育女的权利,宁愿一辈子当一个“后母”。她在医院照顾施并钧的时候偷偷拜师学艺,学会一套按摩手法,当起施并钧的专职“护士”,帮他翻身,为他擦洗,每天按摩四次以上,即使是在操劳了地里的农活后,她也依然坚持。当她听到“营养均衡”这个词时,就专门为儿子订购牛奶,还给他搭配水果餐。

  为了这个“前人囝”,她把自己的眠床搬到病房,每晚帮儿子起夜、擦洗;一旦儿子抽筋,她就像有心灵感应一样,从床上一跃而起,轻柔地为他揉捏、曲展。

  从2008年到2015年,七年,两千多个日夜,罗永秀的世界似乎只剩下那间摆了两张床的小屋。每天清晨鸡未叫,她就要起床帮儿子刷牙、洗脸、翻身;做好饭菜后,再把稀饭和菜打磨成浆体,通过注射器和饲管送到儿子的胃里,一天至少要喂六次。罗永秀以她那颗无私的爱心和坚守的恒心,七年如一日守护“前人囝”,诠释了一种超越血缘的母性大爱。

  淳朴家风影响下一代 后母大爱众人赞

  一个家庭的家风,未必都是通过言语代代相传,父母以身作则,通过平时的言行举止将孝、仁、义等多种传统美德展现和传承,将更深刻地影响下一代。不善言辞的罗永秀就是这么教育着小儿子施并帝,带动着丈夫施劲松和亲戚朋友的。

  20年前,原籍贵州省长顺县的布依女子罗永秀到晋江打工,认识了拖着两个稚儿的鳏夫施劲松,并逐渐产生了感情。1996年,罗永秀与施劲松结婚,成为施并钧和施并帝两兄弟的继母。在丈夫施劲松的眼里,罗永秀是一个好妻子,也是一个好母亲,每天除了要照顾施并钧外,还要操持家里的承包地、大大小小的家务,尽管辛苦,她都做得井井有条。

  “当初来到埔头村和施劲松一起生活的时候,我的家人就告诉我,如果愿意和带着两个前人的孩子的施劲松一起生活,那么就要尽好一个妈妈和妻子的责任。”罗永秀略带着羞涩的笑容说。带着这么一个朴实的嘱托,罗永秀来到了埔头村,做起在别人看来比较丢人的“现成妈妈”。但是,二十多年来,她始终以淳朴、善良的心对待着两个前人的孩子,特别是在大儿子施并钧车祸受伤以后,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施并钧刚受伤成植物人的一段时间里,早早出来打工的小儿子施并帝特意请了一段时间的长假,在家里陪着罗永秀一起照顾哥哥。让罗永秀印象深刻的是,施并帝第一次帮哥哥施并钧换成人纸尿布的时候,竟一点也不怕脏,相反,他边换边流泪:“妈妈,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想起小儿子照顾施并钧的那段日子,罗永秀仍不断感慨,兄弟真的是血肉相连。由于家里负担较重,施并帝请假几个月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漳州市一家纸箱厂打工,每个月收入将近3000元,大部分收入用来贴补家庭生活。

  电话里,施并帝说,他很想哥哥,由于舍不得一百多元的车费,所以一年难得回来几次,但是只要一回来,他都会买营养品,用轮椅推着哥哥去晒太阳。“他是我的兄弟,我们的家人,再怎么样也不能放下。这是永秀妈妈告诉我的,我也会尽我的努力一起支撑这个家庭。”话语之间,这个小伙子对哥哥的深情、对“后母”的敬重,令人动容。

  “她太善良了,对人也很真诚,如果没有她照顾施并钧,那孩子早就没了。”厝边李阿婆如是说。孩子的三姨曾经对罗永秀感慨:“我自己亲生的孩子,我给他清理两次大便就受不了,难得你能做到这样”。面对大家的赞扬,罗永秀总是腼腆地说:“我没有文化,不识字,也不太懂得讲话,但我知道碰上了就不要放弃,努力还是有希望的。”或许是被罗永秀的真诚所感染,邻居和亲戚也不时加入到照顾施并钧的行列当中。

  好人有好报 “植物儿”渐好转

  曾有人认为罗永秀这样不值得,劝她放弃这段无谓的坚守,但罗永秀却说:“这是我的本分,不管怎样,我凭自己的良心,能照顾到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多少次在梦中,她梦见施并钧站了起来,叫她“阿母”;多少次在佛堂前,她双手合十,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施并钧能够重新站起来,哪怕是恢复一点意识也好。

  2013年5月8日,对罗永秀来说是一个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那天,当她为施并钧擦洗时,明显地感到他的左手动了一下。多年的执著终于有了回报!罗永秀悲欣交集,潸然泪下。打那以后,施并钧渐渐地出现了好转的迹象:左手可以翻来翻去,眼睛开始有意识地转动,疼痛时也能发出呻吟声了。七年多来,在罗永秀的悉心照料下,施并钧身上没有长一个疮,手脚肌肉没有一点萎缩,意识也正在渐渐地恢复,不仅是叔伯堂亲和埔头的村民,甚至连为他诊治的医生都叹为奇迹。

  施并钧的阿姨蔡瑞芳说:“作为一个后母,她确实很不容易,就是亲生母亲,最多也只能是这样。”其实,罗永秀早就把这两个“前人囝”看做是自己亲生的。对这个家庭的付出,她从来不图什么回报,“只要能看到孩子一天天恢复起来,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种超越血缘的母爱,感动了整个闽南。2013年罗永秀被评为“美丽晋江人”,被誉为“最美继母”;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再获第四届泉州市道德模范。尽管桂冠一顶接着一顶戴在她的头上,但罗永秀依然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淳朴村妇,依然是一个拥有无疆大爱的普通女性。正因为有这种爱,才让更多人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罗永秀还是常说那句口头禅“生活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年,她与丈夫施劲松一起,搞起了帮人加工包装蔬菜的生计,施并钧病情好转的迹象也日渐明显,这个家庭正在燃起新的希望。罗永秀说,今后条件好了,我也要去主动帮助别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标签: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