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基本大法”今签署 中国确认成第一大股东
今日,亚投行“基本大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将在北京举行签署仪式,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持续升温的“亚投行现象”从3月以来受到多方关注。这一中方提出设立的多边开发银行去年年初开始筹划,从无到有,被认为影响着世界金融格局。据悉,亚投行的治理结构、股本及投票权等核心要素已产生共识。
将研究备选项目力争“一炮打响”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上周宣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下简称“《亚投行协定》”)签署仪式系列活动将于29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会见出席签署仪式的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向其间的亚投行特别财长会发表书面致辞。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5日撰文表示,《亚投行协定》是成立亚投行及其投入运营后所遵循的“基本大法”。他透露,目前,各方已就亚投行的宗旨、成员资格、股本及投票权、业务运营、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等核心要素达成重要共识。
据测算,在2010—2020年期间,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总需求高达8万亿美元,年平均投资约需7300亿美元,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亚洲基础设施领域的年度投资规模仅约为100亿—200亿美元。
作为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区域新多边开发机构,亚投行的筹建始于2014年。至今年3月31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增加到57个,涵盖亚洲、大洋洲、欧洲、拉美、非洲五大洲,具有较为广泛的国际代表性。
接下来,各方将尽快研究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备选项目,为亚投行成立后尽早投入运营做好项目准备,力争“一炮打响”。此外,中方作为东道国,将继续高质量地做好亚投行总部落户北京的后续工作,为亚投行的正式成立及高效运营提供可靠和有力保障。
亚投行治理结构类似股份公司
楼继伟表示,亚投行未来的治理结构将按照现代治理模式,设立理事会、董事会、管理层三层管理架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架构符合现代治理模式。
他以一所股份公司举例,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高管构成。以此类推,对于主权国家构成的亚投行来说,理事会相当于股东大会。这符合现代治理决策团和监督团,也即所有权和执行权分开的要求。
理事会为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并根据《亚投行协定》授予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定的权力;在运行初期,董事会为非常驻并定期召开会议就重大政策进行决策;亚投行将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落实管理层的责任。
楼继伟说:“亚投行对腐败、欺诈等行为持‘零容忍’的态度,并将执行严格的诚信与反腐败政策及规定。”
与此同时,亚投行将充分尊重和借鉴现有多边开发银行在环境及社会框架、采购政策、项目管理、债务可持续性评价等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制订严格并切实可行的高标准业务政策。
中国成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
截至记者发稿时,亚投行最终的股权结构尚未正式对外公布,不过中国为第一大股东已可确认。
据新华网消息,关于股权分配,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亚洲域内国家基本是按照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本地区的比重来进行分配。域外创始成员国也是以GDP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来考虑出资多少,认缴多少资本金。”这就意味着中国成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已成定局。
澳大利亚国库部长乔·霍基和外交部长朱莉·毕晓普24日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澳大利亚成为亚投行创始成员之一,将在5年内为亚投行注资9.3亿澳元(约合7.18亿美元)。亚投行的法定资本将是1000亿美元。亚洲域内和域外国家出资比例分别为75%和25%。
媒体梳理得出,域内前五大出资国为:中国、印度、俄罗斯、韩国和澳大利亚;域外前五大出资国为:德国、法国、巴西、英国和意大利。
将举行全球招聘包括管理层
目前亚投行最大的悬念之一是关键职位的人选。目前担任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的金立群就任亚投行首任行长的呼声最高。
据悉,金立群历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世界银行中国副执行董事、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等职,也曾经是首位以副部级高官的身份出任亚行高管的中国人。
据新华社消息,除行长职位以外,副行长的职位目前竞争则比较激烈。印度尼西亚财政部长班邦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印尼希望在亚投行中扮演重要角色。韩国《首尔经济》此前报道认为,韩国应该争取亚投行副行长职位。此外,英国、法国、南非、巴西等国也对副行长席位抱有期待。
根据楼继伟日前的表述,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中方将与各成员国一道,通过首席谈判代表会议机制指导多边临时秘书处加紧制定人力资源政策以及员工选聘程序和标准,确保亚投行按照公开、透明的多边程序,他强调,将在全球范围内择优选聘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各级员工。
- 郑新聪与莲花汽车项目股东和工作团队负责人座谈2015/06/25
- 福建高招咨询会:确认参会高校已超150所2015/06/24
- 国企贡献突出技术人员可成股东2015/06/14
- 湖里今起可查积分入学试算分 家长还需网上现场确认2015/06/1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