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黄其方一家三代的摄影情缘
晋江新闻网6月28日讯 摄影,是一门光与影的艺术。为了这个爱好,晋江安海的黄其方坚持了30多年。当数码照相机、手机等新型摄影设备的出现,让传统的胶片照相机逐渐尘封成为许多摄影人的追忆时,黄其方却对传统的胶片照相机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和许多摄影爱好者不同的是,他对摄影的热爱,源自于他爷爷在民国时期对摄影行业的投入和研究。在接下来的近百年里,他们一家三代都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民国时期爷爷因工作开始接触摄影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其方的爷爷黄秀恭去了上海,在他姑父的一家电影公司帮忙,主要负责电影预审。那时才20出头的他,刚刚接触到摄影摄像,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
在片场待的时间多了,爷爷自然也就跟着片场的摄影师学习拍片子、拍照片,还能用上当时的名牌相机——德国徕卡相机。他还能把电影胶片用来当摄影胶卷,拍了不少那个年代的电影明星、片花、剧照等。不过,可惜,由于年代太久远,黄其方说这些珍贵的照片都没能保存下来。
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爷爷带着两只装满胶卷、照片、底片和相机的皮箱乘船回乡,不料却在厦门码头被日军抓捕,两只皮箱都被抢夺。
丢失了心爱的摄影器材,再加上被日军审问、拷打、做苦力,爷爷当时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这也一度断了他的摄影梦。
受爷爷启蒙
父亲也爱上了摄影
在黄其方父亲黄金盾14、15岁时,爷爷常常给父亲讲述自己早年在上海那家电影公司工作时和摄影有关的故事,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在摄影方面受到启蒙,渐渐产生了兴趣。可是家里没钱买照相机,他就只能自己跑去照相馆盯着墙壁看,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像有魔法一般令他着迷,脚步久久不愿挪动。
1956年,父亲去外地参加工作。当时曾做过宣传工作,单位就有相机。一次会议需要拍照,同事因为有事没法去,父亲就代替他去拍照。从前一向神秘的相机,他终于在那天真实地触碰到了,而且拍得挺成功。
“我父亲是个有原则的人,当时很多邻居、朋友要他帮忙拍全家福,他都自己掏钱买胶卷,不用公家的。”他还特意托人去厦门买简装版胶卷,给朋友拍好后又洗出来送给他们。
第一次看父亲冲胶卷
他的摄影之门从此打开
在黄其方的记忆中,他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第一次跟在父亲身后看他冲胶卷的场景。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才10岁左右的黄其方偶然“闯”进父亲精心布置的“暗房”:在房间里,用被单把窗户、门等任何可能透光的地方遮得严严实实,屋里漆黑一片。
“我当时可好奇了,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要把房间弄得这么黑。”父亲当时告诉他,这是为了防止照片曝光。似懂非懂的他,更是被激起了好奇心,尽管屋里又热又黑,但他硬是赖着不肯走,想看看父亲能变出什么“魔法”来。
只见父亲在黑暗中把胶卷放入显影罐中,在显影液中高温浸泡7分钟后,又放入一旁木桶的清水里清洗了1分钟。而后,他又用定影液浸泡了约4分钟,最后再放进清水里清洗。
“我现在仿佛还能记起当时在黑暗中,清晰地听见药水流淌时滴滴答答的声音。”等在一旁的黄其方内心充满着期待。
当他看到父亲从木桶中捞出一块像豆腐块大小般的120底片时,心情激动不已,好奇和新鲜感,让他对摄影这门艺术逐渐着迷。
上世纪80年代初,黄其方的一位海外亲友得知他们祖孙三代都爱好摄影,就在海外买了一部日本富士135相机送给他们。这可把黄其方给乐坏了,因为这是他这辈子拥有的第一部相机。在那之后,他深深地爱上了摄影。家庭的熏陶和耳濡目染,使得黄其方在摄影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天赋。
培养新人
他义务教学摄影
后来,他去部队当兵,在军队电教中心从事基层摄影创作,荣获部队“四有”革命军人及“军地两用人才”等称号。回地方工作后,他又先后供职于文化、广电系统,创作了一大批富有生活气息、具有乡土韵味的摄影作品,从地方到国家级的各项摄影比赛中获得累累硕果。
如今,作为晋江广电网络公司一名普通的乡镇工作人员,黄其方把兴趣融入工作,在工作中收获乐趣。除此之外,他还义务教学,投身摄影公益事业。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一对一辅导学生,成功帮助3位学生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还长期免费为安海摄影爱好者开设培训辅导班。同时,他还是内坑潘厝小学摄影实验基地的指导老师。
对于摄影,黄其方始终有自己的一套理念,那就是不能只为摄影而摄影。他热爱诗词,喜欢音乐,积极参加美术展览,甚至热衷于科技制作。他认为,这些看起来和摄影无关的爱好,其实能帮助人们开阔视野,思维灵活,甚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断实验不断克服的那股劲儿,都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从事摄影创作。他说,这样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有深度、有灵魂的。
记者_沈茜董严军 文图
- 安海镇:“两岸两安平”古厝摄影展在台展出2015/06/08
- 第十一届华赛获奖作品赏析(组图)2015/03/25
- 第二届“鞋文化”摄影比赛即日起征稿 一等奖可获4180元2015/03/10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