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吴氏宗祠:因兄弟情义而建 现为老人活动场所
晋江新闻网6月25日讯(记者_沈茜 秦越 文图)灵源灵水的吴氏宗祠,原为吴东篱(1465-1528年)故居。这座明朝建筑为三落五开间大厝,1984年重修。历经变迁的吴氏宗祠,如今古韵犹存。和它紧紧挨着的,是以吴东篱弟弟命名的履素祖祠。
与一般闽南建筑不同的是,吴氏宗祠因左右大房边房宽度尺寸不同,形成三进三坐向,在灵水古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宣传调查组成员们看来,这是较为罕见的格局。同时,它又融入了广东一带的建筑风格,于大门塌寿两侧各建一座高约1.5米、向前伸出墙路0.97米的短墙。走进大堂,墙上高悬着数方匾额。据介绍,顶厅横梁长达9.3米,十分粗大,为三四百年文物。
据了解,这座宗祠的原主人吴东篱为灵水吴氏第六代祖先。在他2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陷入贫困。母亲为了给孩子省口粮常常不愿吃饭,孝顺的他跪下来哭着劝说母亲吃饭,必须等到母亲拿起筷子才会起来。为了分担母亲的重担,他放弃读书,开始为生计而奔波,并且照顾久病咳嗽的母亲,最终没能圆自己的仕途梦。但是他“宁损己以与人,不欲损人肥己”的高尚品德和一片孝心,一直为后人赞誉。
正德三年(1508年),弟弟吴履素去世,吴东篱顾及兄弟情义,将也有自己一份的大厝赠予履素的儿子吴希江,并写了一封信交代子孙不能和他争夺这座大厝。这座大厝,也就是现在的履素祖祠。
正德五年(1510年),吴东篱在履素祖祠旁又建了一座古厝,也就是现在的吴氏宗祠。吴东篱的长子吴希澄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举人,授广东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为灵水吴氏首位中科举者。后来,他将这座古厝加以扩建。吴希澄为官清廉,宗祠猗门柱子上的对联“粤东父老板辕送,江右儿童竹马迎”可为佐证。
如今,这座吴氏宗祠虽已老旧,却物尽其用,成为社区里的老人活动中心。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