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经验”:以创新突破转型瓶颈
在经济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情况下,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重点区域——福建省晋江市依靠改革创新突破转型升级“瓶颈”,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路子。全市GDP连续20多年位居福建省各县(区、市)首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第5位,实际排名上升2位。有关人士认为,新时期的“晋江经验”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突破转型升级瓶颈成关键
“经济进入发展的‘弯车道’,不能再像过去依靠外延扩张来谋求发展,必须依靠转型升级,在内涵提升上下工夫。”晋江市经贸局副局长林永红说。
“晋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转型。许多企业已意识到‘不转型,就等死’,但不知道怎么转。”晋江商界领袖、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说,晋江一两亿元的企业很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瓶颈。
市委书记陈荣法分析说,晋江当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拥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单打冠军”,但整体产业创新意识不强,重模仿、轻设计,重销售、轻研发普遍存在,产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人才密度偏低、高层次人才偏少也是晋江经济的一大软肋。
“只有依靠改革创新,才能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陈荣法说,近年来,晋江市在新型城镇化、金融改革、民营经济综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全面推进,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晋江市民营企业发达,企业家“居安思危”苦心钻研怎么打造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晋江纺织、鞋服等行业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就要走差异化道路。”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丁水波说,特步将产品定位为时尚运动产品,取得了成功。
改革创新成转型升级引擎
晋江市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由传统的“制造基地”向“智造名城”升级,重视文化创意、工业设计、金融创新、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晋江洪山国际工业设计园投用不到一年就汇聚了30多家一流工业设计企业,为1000多家制造企业破解了设计难题。晋江市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成立了“晋江-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以“机器换工”。经过一年,已有陶瓷、经编、食品等行业的50多家企业尝到了企业自动化的甜头。
晋江市市长刘文儒说,政府首先是服务,然后才是管理,主要扮演好三种角色:服务员,服务好企业的发展;推车手,企业遇到困难,帮助企业爬坡过坎,排忧解难;引路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强化战略引领。
政府给力,企业家也很有信心。面对电子商务对传统产业的冲击,许连捷将其视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应借助信息技术的进步变革。”他说,恒安集团已经开始第三次变革,通过经营链、供应链的转型,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中小企业也在寻找突破。著龙国际集团联合70多家鞋服产业链制造商、渠道商,创新组建了企业营销联盟,从去年12月试运营以来,已有一批联盟成员从联盟渠道获得超过1亿元的产品订单。“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成龙头企业,绝大多数还是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集团首席执行官蔡著龙说。
新时期“晋江经验”可资借鉴
陈荣法认为,改革创新是“晋江经验”的根源。作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模式的“晋江经验”,由改革创新催生、发展,也必将在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陈荣法说,晋江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三闲起步”“三来一补过渡”,到后来的“集群上路”“品牌上市迈大步”,再到这几年创新驱动的逐渐深入,虽然每个阶段的形势在变,发展方式也在变,但核心内涵却是一脉相承,都是晋江人改革创新的结果。
刘文儒说,晋江地少人多山贫瘠,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爱拼敢赢的精神,原来靠吃苦拼,现在要“智拼”。“晋江没有资源,最大的资源就是这些企业家。”许连捷说。
良好的政企互动是“晋江经验”的另一面金字招牌。晋工集团总经理柯金鐤说,晋江政府总是对企业适时引导,政企互动良性。
“企业需要的时候,政府就要去帮扶,企业不需要的时候,政府就不要管。”陈荣法说,政府要从抓手到推手,从推手到帮手、到放手,由直接干预向完善服务转变,为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 晋江考察团赴广东考察侧记:创新造人才 创业添后劲2015/06/08
- 晋江考察团“取经”广东创新创业工作2015/06/05
- 减轻企业负担 重点查处对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乱收费2015/06/03
- 深沪创新机制 违建“马上就拆”2015/06/02
- 西园创新免费避孕药具推送方式2015/05/29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