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15名涉作弊中国学生在美被起诉 最高将获刑35年

www.ijjnews.com   京华时报  2015-05-30 11:48
  

  美国检方28日对15名中国学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等考试中采用欺诈手段。15名中国学生中,10人居住在美国,其中一人已经被逮捕。

  多名考生雇“枪手”替考

  美国一联邦大陪审团在起诉书中说,作弊者花钱雇佣替考者,涉及的考试类别包括SAT、GRE和托福,涉案地点集中在宾夕法尼亚州。

  总计15人在匹兹堡被起诉,包括作弊考生和替考者。起诉书公开了其中7男5女共12人的身份信息,年龄在19岁至26岁间。

  15名被告中,有10人居住在美国,分处波士顿、匹兹堡、加利福尼亚、威斯康星、俄勒冈、宾夕法尼亚、弗吉尼亚和马萨诸塞。截至28日,只有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一名被告被逮捕。

  宾夕法尼亚州律师戴维·希克顿说,已经向其他9名在美国的被告和2名身处中国的被告发出逮捕传唤。

  在华办假护照寄至美国

  依照美国司法部公开的文件,这些学生花费高至6000美元的佣金雇佣枪手,代替他们进入考场。作弊考生事先购买到伪造的中国护照,骗过考场管理人员,使考试机构错误认为替考者就是考生。

  文件说,这些作弊考生通过聊天软件传递用于伪造护照的个人信息、枪手照片等,伪造护照者而后通过邮寄或快递方式把假护照从中国寄到美国的作弊考生手中。

  文件说,欺诈主要发生于2011年至2015年,更多调查仍在继续。

  最高或被判35年监禁

  15名被告被控罪名包括合谋、伪造外国护照、邮寄和通信欺诈。

  欺诈罪在美国可判高至20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金,伪造外国护照罪最高可判10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金,合谋罪最高可判5年监禁加25万美元。

  检察机关没有公开这些学生通过欺诈方式就读的大学列表。检察机关认为,在这起案件中,大学属于受害者类别。

  >>调查

  沙特阿拉伯留学生也曾作弊

  “我怀疑有更多类似案件,”律师希克顿说,“我怀疑不仅涉及中国学生。几年前我们已经注意到有沙特阿拉伯学生这么干。”

  美国国家公平和公开测试中心公共教育主任罗伯特·舍费尔认为,这一案件只是考试作弊情况的冰山一角,不仅有外国学生欺诈,也有美国学生靠欺诈等方式进入大学。

  舍费尔说:“(学生的)压力大,特别是在亚洲。为了得到一个能进入美国大学的好分数,一些学生和家长想到了作弊。”

  另有相关部门官员说,一些外国留学生不仅在入学考试中作弊,而且还围绕移民要求、签证要求等采取多样的欺诈手段。

  目前,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源国。依照美国方面公开的数字,2013年至2014年,入学美国高校的中国学生总计27.44万人,占同年入学外国学生的31%。印度和韩国紧随其后,占比分别达到11.6%和7.7%。

   85%美国学生至少作弊一次

  在美国,学生作弊情况同样严重。

  美国纽约检方2011年对20名学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2008年至2011年间参加SAT考试时雇人替考或充当“枪手”。20名学生中,15人雇人替考,出价500美元至3600美元不等;5人充当“枪手”,伪造身份证件骗过考官。

  美国哈佛大学2012年5月也曝出建校以来最大作弊丑闻,120多名学生涉嫌在期末考试中舞弊。1个月后,全美公立中学排名极高的斯泰弗森特中学也发现学生“组团”作弊。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埃里克·安德曼研究学生舞弊行为多年。他说,85%美国学生承认在上大学前至少有过一次作弊行为,其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安德曼认为,考试作弊问题突出是因为如今的学生们生活在“易诱发作弊行为”的环境氛围中,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便是过分强调考试和分数。这样的教育氛围促使一些孩子为追求漂亮的分数“铤而走险”。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研究发现,过分看重分数的人会倾向于把学校视为用分数展示智力的地方,而不是成长和学习的地方。而有这种想法的学生通常难以抵挡作弊的诱惑。

  据新华社

标签:中国学生|作弊
稿源: 京华时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