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西沙沉船遗址出水37件石构件 或来自海丝起点泉州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15-05-21 08:16
  

  西沙珊瑚岛遗址发现大量清代石像、擂钵、石杵

  核心提示

  前日央视报道,从海南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一号沉船遗址发掘出的37件石构件,确定为清代遗存。据考古专家称,这些石构件来自福建。这一消息引起了泉州文博界的高度关注,昨日,泉州考古工作者通过图片,考证认为这些石构件很可能来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考古工作者正在检查出水的石像(网图)

  石擂钵在泉州本地常见(网图)

  西沙沉船遗址出水石构件

  今年4月12日,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现场的发掘工作。

  考古人员在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没有发现船体,遗址以石质建筑构件为主要堆积,还发现有少量青花和白釉瓷器碎片散落在遗址表面。

  据了解,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现存大小石构件274件,水下考古发掘共出水石构件37件。

  根据考古人员判断,这些石构件可分为石像、石板、石条、石柱、擂钵、石杵等类别,其中石像有7尊。这些石构件大多数为祠堂和庙宇的建筑构件,在福建地区部分祠堂和庙宇中可见到相同类型的构件。

  考古人员根据出水的瓷片和石构件特征分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时代为清代晚期,为一艘专门运输石构件的远洋运输船。

  “我们之前的考古也发掘出众多类似的石构件。”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说。从记者搜集到的图片来看,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这些石构件,都是泉州地区极为普通且相似度很高的石构件。

  石构件特征与泉州石雕相似

  陈建中说,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石构件的材质可能是青草石和花岗岩,而这些石材都是泉州的特产。他认为,这些清代遗存在海上的文物,最大可能来自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他详细解释说,从出水的石像、石板、石杵等构件的图片来看,它们的材质、造型等特征,与泉州发现的诸多石构件有相似特点。

  历史上,从唐代以来,泉州惠安就以石雕闻名于世。到了清代,在中山路一带,就有石刻居等石雕店铺聚集,这些店以雕刻精细小件的石雕闻名。这种技术日臻精湛,东南亚等地的庙宇不少从泉州购运石像、石鼓、石刻等石雕。

  泉州盛产青草石、花岗岩、砻石(丰州石砻出产的石头),这些普通材质的石头在能工巧匠的手里,雕刻成为各种雕像,人像、动物图腾。福建其他区域较少听说有石雕,福建内陆地区古代陆上交通不便,即便有石雕也难以运送。泉州水上交通便利,加上丰富的原材料和能工巧匠,石雕与茶叶、瓷器等一样,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物。

  陈建中说,沉船遗址所在的西沙珊瑚岛海域,是泉州华侨下南洋传统的海路,可能是船只航行到那里遇到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导致失事。此外,泉州的船只在远航时,会在船舱放一些石条、石板等压船舱。

  泉州考古人员仍在沉船海域工作

  上个月,泉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张红兴已随同中国水下考古队到西沙珊瑚岛进行水下考古。

  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由海南省文体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沙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考古作业范围为永乐环礁海域。目前,张红兴还在三沙市永乐群岛珊瑚岛海域工作。

  陈建中说,希望张红兴回来后带回更多资料用以研究。

       ( 记者 廖培煌)

标签:海丝|遗址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