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店浯潭村每月两个“老人日”300多老人吃饭话仙养天年
晋江新闻网5月17日讯 “品阿!你来了?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准备给你送去呢!”15日中午,晋江池店浯潭村的百岁老人张品老奶奶一出现在村老人会,浯潭村的义工阿姨们更忙了,不一会香气四溢的咸饭和菜汤就端来了,老人家和大伙儿开心地边聊边吃。
原来,从今年元月1日开始,浯潭村每月的1日、15日,都会组织村里60岁以上的300多名老人吃午饭聚会。
每月聚餐 老人乐开花
“我今天来晚了,因为忘记今天是15日了,要不我总是会早点来坐坐。”张品老奶奶说,她很喜欢老人家聚会的感觉,所以每月两次的聚餐,她都要拄拐从家里走到老人会,和老朋友们一起吃吃饭、聊聊天。
“很多老人天天在家,同一个村的有的甚至好几年都没有见过面了,这样的聚餐让村里的老人家们有了个交流的渠道,也增进了老人家的感情。”73岁的李色国说,其实老人们要求很低,无非就是见见面、聊聊家长里短,就非常开心了,“每个月的1日和15日,就是我们村的老人日。”
浯潭村老人会会长李本太介绍,现在每月的聚餐差不多会有85%以上的老人家能参加,如果不能参加他们也会打包好了,请人帮忙送过去。村里老人会写了非常详细的名单,对于有些没有空或没有办法来聚餐的老人们,还会请前来吃饭的老人们帮忙送过去。
30多名义工来帮忙
“淑美呀!今天的咸饭太好吃了,太香了。下次给我们做七彩汤吧!想你做的汤了。”“淑美啊!如果七彩汤,给配点包子吧!要不会吃不饱哦!”……
老人口中的淑美,就是午餐大厨之一的李淑美阿姨。今年元月1日开始,浯潭村第一次组织老人们聚餐,李淑美阿姨就和村里的许多阿姨、村两委30多位一起报名做义工,因为平日里厨艺高超,她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厨”。
“这么多老人,他们夸我们煮得好吃,大家就好开心了,就很有成就感。”李淑美说,老人聚餐的“菜色”一般是老人自己定的,“他们这一次吃完了,我们也会多问几个老人他们下次想吃什么,让他们‘点菜’,尽量做他们爱吃的东西。”从元月1日至今,老人家们的聚餐菜单总是花样翻新,肉夹包、肉包子、面线汤、润饼菜……
像淑美阿姨一样,李碧婉阿姨也是其中义工之一,虽然很辛苦,她觉得很值得,“平时在家给先生孩子做饭,可是每每到了这两天我就没办法了,我让他们自己解决了,我是不管了。”
钱款来自村民捐资
以采访当天为例,一场300多人的聚餐,要消耗掉三大锅咸饭,三大桶菜汤。这起码也要几千元,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每一次聚餐的花费都在5000元至6000元之间‘排比’,这些钱都是村民的捐款。”村支书李双旭告诉记者,“这几年,都在提倡移风易俗,喜事、丧事简办,满月等不办。我们还组织老人会的老人家家户户地动员,很多村民简办喜事,剩下了不少钱,就捐了出来。”
“现在我们村民办红白喜事,都是以捐款为荣,不再是以之前的多大场面为荣了。如果以后的捐款更多,我们或许还会增加聚餐的次数。”村主任李加新说,为了应对这样几百人的聚餐,村两委、义工需要6点开始就买菜、备菜、煮菜, “虽然很累,可我们所有人的想法,就是让老人们不再孤单,多些相聚的机会。”(记者_曾舟萍 陈巧玲 文图)
- 断水近一周 晋江池店浯潭村闹“水荒”2011/05/12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