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在晋江市工商企业界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第二层意思,新常态下要有新动力
新常态下,我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全体创业者,包括企业家、草根创业者以及新时期创客,在新一轮创业大潮中,充分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实现新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
一要用“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豪情和决心招人引才。我们常说,企业的发展,一靠企业家,二靠专家,三靠大家,说的都是人的决定性作用。同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在新,核心在人。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人才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家,是晋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推动晋江发展的顶梁柱。近年来,我们一大批企业家,特别是“创二代”纷纷发力,逐渐扛起了创新创业的大旗。我们也将持续通过举办总裁研修班、青商财俊班等形式,更加注重企业家队伍的培养,让更多企业家脱颖而出、成长壮大,希望广大企业家再接再厉,加强学习,持续推动企业再创新、再创业,进一步提升晋江企业家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是专家,我们将把更多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吸引到晋江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吸引到晋江转化。当前,我们正结合全省“人才强县”试点,实施高端人才“431”计划,即用4年时间,投入3亿元资金,对接和引进100名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的科技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特别是在政策扶持上,我们今年进一步梳理完善,现在一个高端人才带项目到晋江创业,包括政府补助、风险投资等各类资金,最高可以拿到2000万元。此外,是大家,也就是大众的“众”,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提供舞台,让各类人才崭露头角、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草根创业、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这方面,我们的企业很有远见,恒安管理学院、361°勇者学院、特步企业商学院、利郎营销学院、七匹狼商学院、浔兴拉链学院等一批企业大学应运而生,培养了大批“高手”,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的生命力。总之,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专家,无论是员工,还是“创客”,都需要政企联手、共同发力,我们要拿出招才引才的决心,拿出爱才惜才的姿态,大张旗鼓、求募良才,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让群贤毕至、事业兴旺,才能成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万马奔腾之势。
二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根本出路在创新,核心在科技,也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产品、品牌、管理、营销模式等全方位创新。当前,最有效、最直接的,就是融入“中国制造2025”,对接“泉州制造2025”,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一是生产技术智能化。就是通过技术升级,打造智能化车间,减少用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这方面,我们一直在推动,一些企业也已经走在前面,比如,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为我们企业改造了80多套生产线,有22家企业被列为“数控一代”示范工程,还有一大批企业引进3D打印、激光裁剪、产业机器人等,建立了“无人车间”,等会龙峰公司还将做经验介绍。下阶段,我们将依托哈工大、中科院泉州装备研究所等,在每个行业中选取一批企业,启动智能化改造,希望广大企业积极响应,主动对接。二是产品功能智能化。以智能化改造升级传统产品、以IT/DT技术推动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成为未来的趋势,耐克的智能手腕、智能跑鞋,361°的儿童智能防丢鞋,特步的智能运动管家等新产品,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成为市场的“新宠”,代表着未来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智能鞋服、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将全面融入大众生活,进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现在的“小众需求”将是未来的“大众市场”,对此,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击,抢占蓝海市场。三是营销模式智能化。现在O2O成为投资热点,事实上,这个市场才刚刚开始,“互联网+”让供给和消费者的对接更加直接,更容易实现信息和实物、线上和线下的相互融合,据业内人士分析,O2O将打开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空间很大。为此,李克强总理今年一月内两次为电商“站台”,国务院上周也专门出台电商扶持措施。这方面,冠达星做得很好,等会将做经验介绍,希望大家不要再犹豫、再观望,而要迅速跟进,推动营销模式新发展。四是管理模式智能化。这方面,恒安公司始终走在潮头,许总多次现身说法。这些年我们也一直推广恒安公司的“精益管理”经验,大家要向恒安学习,强化“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流程再造、信息集成、智能管控、组织优化,着力打造数据驱动型企业。
三要在“跨界融合”大潮中先人一步、快人一招。新常态引发新概念,比如“互联网+”、“体育+”、“文化+”、“旅游+”、“绿色+”等,这些概念,一旦与企业、与产品融合,其促进效应将可能是颠覆性的,甚至可以让一个产品变成一个产业。首先,“我们不敢跨界,就有人过来‘打劫’”。跨界融合,催生大量商机,同时也考验大家智慧,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潮中,我们有不少人还在担忧,还在徘徊,但大家也应深刻认识到,跨界融合代表着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而且在新老业态碰撞中,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互促进。站在跨界融合的风口,我们与其被动冲击,不如主动冲浪。这方面,我们有的企业行动很快,比如,梅花伞借助网络游戏,实现华丽转身,突飞猛进;恒盛立足“爵士兔”品牌,引入“文化+”,形成以鞋服箱包与动漫产业相结合的立体产业;贵人鸟,与虎扑跨界合作,引入“体育+”,成为国内体育第一股;利郎,全面融入水墨和青花瓷等中国元素,在传统和时尚碰撞火花中,引领今年流行热潮。可见,跨界融合,将创造海量新价值,成为发展新蓝海。其次,对晋江而言,跨界融合优势明显、正当其时。说优势明显,是指我们产业雄厚,集群明显,为跨界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我们企业为主还在制造环节,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环节还很薄弱,还有很大空间;说正当其时,是指我们城市经大规模更新改造,正处于城市业态大繁荣、大发展的最佳时机,企业大可以借此契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2.5产业,打造第六产业,努力在跨界融合中实现跨越发展。第三,跨界融合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跨界融合,需要全新的跨界思维,我们的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设计团队,进行市场检验,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最终确定适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通过融合获得效益的提升。
四要把“众创空间”打造成企业的“筑梦空间”。“众创空间”,一个新热词,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环节,是创业者的“朝圣之地”,比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成立4年聚集1.4万创客,李克强总理都成为他们的荣誉会员;海尔公司,将企业变成创业平台,将员工变成创业者,“创客”们当自己的CEO,调动了员工激情,实现了创新发展;还有我们的陆地港,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协作,去年成交额超25亿美元;纳金网,网上注册登记的设计师5万多名,等等,都是很好的“众创空间”。在这方面,我们也将出台专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各种“众创空间”,支持开展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创业沙龙等活动,推动形成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澎湃氛围。希望我们的企业,也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氛围,积极构建自己的创客空间,打造更多的创客圣地、桌面工厂、创业咖啡、创客联盟,构建开放的产业生态圈,造就更多的民间创业“高手”,在成就大众创业梦想的同时实现自己的“造梦空间”。
五要让“资本运作”成为撬动实体经济的“金钥匙”。纵观美国发展,其中有三大引擎,一是高科技,靠硅谷,是芯片;二是文创产业,靠好莱坞,是大片;三是金融投资,靠华尔街,但是,离开了华尔街,硅谷和好莱坞就成不了芯片和大片。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还是新时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推。这点上,我们做得不错,从98年恒安上市,到现在44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超2500亿,成为推动晋江发展的“加速度”。但是,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中小企业、草根创业,更加需要找准资本运作的“金钥匙”。一是做强“晋江板块”。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前牛市和股票注册制改革契机,做好改制上市各项工作,力争新增一批上市企业;同时,有条件的上市企业也要积极通过增发、配股、发债等实现再融资。另一方面,要强化场外交易,特别要瞄准新三板,这是今年的投资热点,今年来总体涨幅高达71.33%,做市板块则接近100%,远高于股市涨幅,比股市还热,这个非常适合我们的中小企业,希望大家进入这个板块,闯出一番作为。二是做大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是创新驱动的“资金放大器”、“加速孵化器”,发展空间很大,收益很好。在这方面,中国起步较晚,目前股权投资总额占GDP比例不超过0.5%,远低于美国的1.1%,特别是我们晋江,规模更小,为此,今年我们决心启动3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1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希望广大社会资本积极响应、参与,共同做大做强晋江的股权投资,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善用股权众筹。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股权众筹成为大会焦点,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在创业大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大形势下,股权众筹生逢其时,最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还能为企业带来人才、营销等综合附加值,希望大家紧跟市场、勇于实践,在这片蓝海中抢得一杯羹。四是加快并购重组、破产重整。这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并购重组,比如安踏并购环球和Fila,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还有一种是破产重整,是针对有优质资产的经营困难企业,比如夏新电子,负债近29亿元,通过破产重整,1年后成功扭亏为盈。这两种方式,都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很好途径。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正在引入一批专业机构,搭建并购重组平台。希望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发起更多并购重组,推进强强联合;也希望龙头企业更有担当,积极参与我市企业的破产重整,吸纳优质资产,在重组中做大做强。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