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睡眠指数报告:公务员睡得最好 媒体人垫底

www.ijjnews.com    郑州晚报 2015-03-21 12:49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等单位向社会公布了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核心城市的“2015全国睡眠指数报告”。调查显示,河南人睡眠指数居全国第10位,比较合格,但也有三成多人是“入睡困难户”。

  国人失眠三原因:工作,钱,爱情

  “2015中国睡眠指数”显示,2014年22%的中国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而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为31.2%。国人失眠常与工作相关(56.2%),第二是操心金钱,第三位则是为爱情辗转难眠。

  “从医院精神科接诊的患者来看,有睡眠缺乏症状的人占80%以上。”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州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于海亭介绍,睡眠的时间足够(6~8小时),对自我的睡眠感到满足和舒服,醒来没有疲乏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睡眠。

  熬夜四件事: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加班

  “2015全国睡眠指数报告”中调查发现,2015年中国人熬夜的比例达到22.2%。其中男人比女人更爱熬夜,年纪越小越爱熬夜,大家熬夜四大原因依次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视剧、加班。

  失眠症是睡眠障碍症的一种,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是入睡困难,需要超过2小时时间才能入睡;二是早醒或睡眠过程中有一点动静就容易惊醒,醒来后很难再入睡。

  失眠者是因为睡得迟或醒得早等各种病理性元素导致睡眠时间较短。而睡眠缺乏者不仅包含这部分患者,还包含那些主观上不愿意睡觉的人。

  “可以这么来理解,失眠症是一个纯精神学概念,而睡眠缺乏症则还包含社会学因素,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分不开,他们不过12点就是不愿意上床睡觉。”

  十大职业中,公务员睡得最好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为“健康心理,良好睡眠”。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睡眠异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中途易醒且难以再次入睡,有时甚至通宵不眠。

  同样是失眠,但原因截然不同。例如,睡眠环境不好、不良生活习惯、突发事件引发情绪失控等原因。其中,心理精神障碍是失眠首位原因,约占失眠的46%。于海亭介绍,睡眠问题与其他精神疾病常常互为因果。睡眠不足会引起抑郁症、焦虑症等,而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也多伴有失眠症状,对于这部分失眠者,得先从抑郁症和焦虑症着手做治疗。

  根据“2015中国睡眠指数”显示,十大职业中,睡眠指数得分从高到低排名依次是公务员、销售、金融从业者、蓝领、教师、广告/公关人、企业高管、医务人员、IT从业者、媒体人。各职业的睡眠指数得分都有所上升,但媒体人连续两年睡眠指数得分垫底。医务人员成为2015年最爱失眠的职业。过半的医生和护士经常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等睡眠障碍。

  事实上,不仅是媒体人和医生,睡眠障碍问题已经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

  晚上睡得少白天怎么补觉?

  双层玻璃窗+遮光窗帘营造深夜环境

  现代人睡得越来越迟,许多年轻人凌晨一两点前不舍得睡觉。还有许多人喜欢在夜深人静时工作,而白天睡觉。

  “对于那些因为工作不得不熬夜的人,如需要三班倒的人群,熬夜后最重要的补救措施就是补觉,并且保证充足的补睡时间。”

  在现在这个社会,一味强调让人早点睡觉可能不现实,有没有补救措施?白天怎么补觉最有利健康?

  于海亭的建议是尽量在白天睡觉时,营造一个夜晚的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安静+漆黑。

  所以如果你需要经常上夜班或熬夜,最好将卧室里的窗户换成双层玻璃的,并将窗帘换成遮光窗帘。白天补觉时,关上窗户、拉好窗帘。

  -特别提醒

  下周二睡眠专家微信坐诊名医馆

  下周二于海亭院长将参加郑州名医馆的专家坐诊活动,有需要的微友们赶快来提问吧。专家会为你1对1详细解答。

  专家介绍:于海亭,男,主任医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善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解决疑难病例,擅长各类神经、精神疾病及常见内科疾病。

  睡眠指数前十名

  青海河北辽宁湖南四川江苏陕西广东山东河南

  睡眠报告

  有啥新发现?

  发现一睡眠指数稳步上升

  发现二熬夜人数明显增多

  2013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14个人过了24点还不睡觉,2015年增加到了22个,熬夜的人数明显增多。

  发现三女性首次比男性睡得好

  2015年,女性的睡眠指数为67.1,男性为66.2,女性睡眠得分首次超过男性。

  (记者 邢进 谷长乐)

标签:睡眠|公务员|媒体人
稿源: 郑州晚报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