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盘点31名省级纪委书记:22位为空降 有5名女性

www.ijjnews.com   京华时报  2015-01-12 09:03
  

  □变化

  十八大后6省市区纪委书记发生变化

  6位全空降5位有纪检经验

  京华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现任31名省级纪委书记中,有6位是十八大后新任职的,他们分别是辽宁、河北、山西、西藏、上海、广西、福建的纪委书记。

  其中,从事近30年审计工作的审计署副署长侯凯在2013年11月在审计署副署长的位置上直接空降至上海任纪委书记。其他5名新任纪委书记全部是在2014年任职的。

  如2014年1月,王拥军从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空降至西藏自治区任纪委书记。王拥军曾任中央纪委办公厅副主任、中央纪委外事局局长。同月,原福建省纪委副书记邓卫平异地调任广西任纪委书记,邓卫平还曾任福建省国家安全厅副厅长、党委委员。

  2014年8月,哈尔滨市原市委书记林铎,调任辽宁省任纪委书记。值得注意的是,林铎在调任哈尔滨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先后担任北京市交通局党委书记、纪委书记,西城区委书记、市委副秘书长等职。同月,辽宁省委秘书长陈超英,异地调任河北省任纪委书记。

  2014年9月,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原副部长黄晓薇直接空降至山西省担任纪委书记。从黄晓薇的简历中可以发现,自1983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黄晓薇全部经历都没有离开过各级纪委系统。

  上述6人中,除陈超英外,其他5人的履历上都或多或少地有过纪检监察工作经验。特别是黄晓薇、侯凯二人在纪检和审计系统工作长达30年。

  此外,去职的6位纪委书记中,前任辽宁省纪委书记王俊莲(曾任辽宁省人事厅厅长)、前任河北省纪委书记藏胜业(曾任吉林省四平市市长),都是1951年出生均已达到退休年龄。

  其他4位去职纪委书记全部调任新职,其中3人仍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如前任西藏自治区纪委书记杨晓渡(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兼市文管委主任,后任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现为中纪委常委、副书记。前任西藏自治区纪委书记金书波(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2013年12月起已担任中纪委驻工信部纪检组组长。前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书记的石生龙(曾任中央纪委驻最高人民检察院纪检组组长,2008年空降广西),目前任中纪委驻住建部纪检组组长。此外,前任山西省纪委书记李兆前(曾任山东省副省长),目前已调任国家安监总局任副局长。

  □对话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异地空降纪检专业背景将成省级纪委书记常态

  京华时报:什么样的领导干部更适合担任省级纪委书记一职?

  竹立家:从价值观的角度说,党性意识比较强的人。依法办事,依法执政的领导干部。

  京华时报:中央会对担任纪委书记的人,有怎样的考察?

  竹立家:随着中国反腐的复杂化和技术化,选拔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其他的干部选拔相比,首先要考核工作履历、工作绩效、成长过程。政治、法律、纪委监察系统出身的人,更熟悉办案流程,也就更为符合要求。

  京华时报:中纪委提出将主业回归到办案,纪检监察系统出身,有丰富办案经验的领导干部担任地方纪委书记会成为一种大趋势吗?

  竹立家:会,十八大之后,新任的省级纪委书记多数是纪检监察系统出身,办案更有经验。我认为这是一种大趋势。

  京华时报:本土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如果在本地担任纪委书记,会不会存在关系盘根错节影响

  纪检效果的情况?

  竹立家:还是会有一些影响的,这个职位人情利益是大忌。但是,从目前的数据可以说明,异地任职的省级纪委书记人数更多,已经成为常态,今后更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京华时报:通俗地来讲,纪委书记是专门管官的人。但是,对于他们本身为官做人是否清、是否正,是否行得正走得端,谁来考量他们?

  竹立家:中纪委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加强内部监管是一个重要方面。未来我们还要强化外部监管,所谓外部监管就是党代会对近期工作进行监管。

  京华时报:近年来,中央下派的省级纪委书记受到关注,它是否也会成为一种常态?

  竹立家:会,但无论是中央下派还是异地任职,它都是体现民主的一种形式。更多要强调的,是选拔的干部他的能力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是否能达到相应标准,这是其根本。

首页  上一页  [1]  [2] 
标签:省级|纪委|书记
稿源: 京华时报  编辑: 郭婧婧郭婧婧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