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赣十三市联席会召开 泉州投800亿建通陆达海交通网
未来5年,泉州计划投入800亿元以上资金,推进港口物流、吉永泉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连接闽粤赣三地的交通干线,让相互之间的产业投资、贸易往来、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昨天上午,闽粤赣十三市党政领导第18次联席会议在泉州召开。会议以“深化文化交流协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探讨更多合作。十三市共同发布了《深化闽粤赣十三市文化交流合作意见》,按照相融性和共同性的原则,会议将闽粤赣十三市的区域文化概括为“三种文化一种精神”,即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及苏区精神。
会上,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新聪介绍说,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虽各有渊源,但始终相互交融。这次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的闭幕,也是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启幕。
我们将坚持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双轮驱动”,在“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更多商机,全方位提升泉州对外开放水平。期待十三个兄弟城市都把地域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凝聚海内外乡亲力量,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闽粤赣十三市,都有谁?
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的全称是:闽西南、粤东、赣东南经济合作区(简称“闽粤赣十三市合作区”),是海峡西岸的南翼组成部分,创建于1994年,今年是第18次召开党政领导联席会议。
闽粤赣十三市指的是福建省的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三明市,广东省的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梅州市和江西省的赣州市、鹰潭市、抚州市。
十三市之间,关系咋样?
闽粤赣十三市,早在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合作方面都有新的建设进展。会议通报,去年以来,协作区内厦深铁路、向莆铁路、龙厦铁路相继开通运营;厦漳跨海大桥、厦安高速、莆永高速龙岩段、泉州段和南石高速正式通车;潮汕、厦泉等城际公交线路相继开通等。
据介绍,厦漳泉城市联盟线(厦漳泉同城大道)厦门境内全线贯通,漳州先导段已开工建设,泉州段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厦漳泉已初步实现了教育、卫生、文体、旅游等领域资源的协作共享,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城市管理、生态保护等领域服务的协同管理。
产业合作园区方面,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与泉州市安溪县在安溪南翼新城规划区官桥镇内选址共建厦门泉州(安溪)经济合作区,力争湖里园明年上半年完工并交付投产;泉州晋江、龙岩长汀两地联合共建晋江(长汀)工业园区。目前该园区已落户7家,总投资39.7亿元。
近年来,十三市的绿色(生态休闲)、蓝色(海洋文化)、红色(革命传统)和古色(历史民俗)四方面文化元素,已实现了强强联合,跨区域文化旅游渐成热点。
今后十三市打算怎么干?
昨天会上,十三市共同发布《深化闽粤赣十三市文化交流合作意见》。按照相融性和共同性的原则,会议将闽粤赣十三市的区域文化概括为“三种文化一种精神”,即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及苏区精神。
按照《意见》,下一阶段,十三市将以深化文化交流协作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拓展区域合作领域。加快建设衔接配套协作区公路、港口、机场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实现区域市场共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效应,推动闽粤赣十三市紧密型实质性合作发展。具体而言,即深化推进互联互通,共同拉近合作时空距离。郑新聪说,这也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央支持福建跨越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十三市还将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闽西南城市群、汕潮揭同城化、粤东城市群、闽粤赣边区等重点区域抱团发展,促进区域内形成若干个“经济密集区”。
十三市抱团,我们有什么好处?
高大上的交通网“通陆达海”。今后5年,泉州计划投入800亿元以上资金,推进港口物流、吉永泉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打通连接闽粤赣的交通干线,一起建设通陆达海的现代交通网络,让相互之间的产业投资、贸易往来、人文交流更加密切。
一大波世界文化遗产可以炫耀。泉州、漳州、厦门,将与十三市区域内海丝申报城市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联展、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建立协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时,闽粤赣十三市还将联合推动“闽南红砖建筑”和“赣南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地旅行可平等享价格优惠。《意见》提出,要共创旅游各方互助双赢平台。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今后,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其他城市旅行社可享受本地旅游企业同等待遇。十三市还将探讨构建闽粤赣十三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协作区域内的旅行社应享有同等的景区门票、酒店价格优惠,打破价格上的区域障碍。
(记者 陈丽娟 见习记者 夏鹏程 文/图)
- 晋江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2014/09/29
- 安海镇举行党政领导与商会联席会议2014/08/18
- 晋江出台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2014/05/08
- 东石镇召开督导工作联席会议2014/05/01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