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地下管网将"大换血" 市政管理将实现网格化
●鼓浪屿全岛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即将制订完成。今后,高处供水吃紧、大雨积水过深、网络信号不畅等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晋江新闻网11月18日讯 记者昨日从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获悉,一份涵盖供水、排污、防涝、电力、通信等民生之需的鼓浪屿全岛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即将制订完成,目前,除通信部分尚在补充外,其余四个部分都已完成。
根据规划,鼓浪屿地下管网很快将迎来“大换血”。今后,高处供水吃紧、大雨积水过深、网络信号不畅等因地下管网“跟不上”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这份规划是鼓浪屿市政系统提升大工程的一部分。”鼓浪屿市政管理中心主任宋建嘉告诉记者,接下来,鼓浪屿还将在这份规划的基础上,对街巷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岛上的宜居度。
【供水】
扩大泵房规模拓宽管道管径
“前一版规划,还是2005年编制的。”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吴连丰告诉记者,这几年鼓浪屿变化很大,按照当年的规划,很多东西早已跟不上了,比如说,供水管道。鼓浪屿高处的供水压力本就不小,加上这几年岛上商业过度发展,餐饮店、家庭旅馆等“用水大户”大量出现,岛上供水管网的水管口径、泵房规模都已不堪重负,特别到了夏天,高处动辄断水。有些用水户私下加装了泵抽,自己的供水问题倒是暂时解决了,可周边其他人的供水问题却因此加剧。
吴连丰介绍,规划从两个方面提高岛上供水能力,一是扩大岛上泵房规模,作为供水系统的“心脏”,泵房规模扩大意味着水压增大,给自来水“爬”得更高的动力;二是拓宽供水管道的管径,原先的管径普遍在100毫米出头,今后管径将拓宽到300毫米以上,同样能大幅提升供水能力,缓解高处用水户的断水之苦。此外,改造完成后,还考虑在岛上布置一些直饮水点。
【排污】
新建污水处理站实现雨污分流
排污管道提升将扣住“截流”这个关键词。
截流,意指在污水流入大海前将其截住,经岛上污水处理站净化合格后再排放入海。以前,鼓浪屿的污水多是直排入海,现在岛上人为活动带来的污水越来越多,直排对周边海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前本报曾报道,全岛32个排污口目前已有24个实现截流到位,剩下8个排污口的截流有望在年底完成。
岛上现有的黄家渡、康泰路、港仔后三个污水处理站也将迎来扩容,同时,环卫码头附近还将新建一个污水处理站,岛上污水处理能力将因此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与此同时,规划还在“雨污分流”上做文章。根据规划,在接下来的管网提升施工中,原本“雨污混流”的一套管道将被替换成“雨是雨,污是污”的两套管道。
【防涝】
在龙头路口埋个调蓄水池
不久之后,街心公园、鹿礁路这两片岛上“历史悠久”的涝区或许不再害怕大雨天。
“岛上烧烤等低端餐饮带来过多油污,导致现有的排水管道淤堵非常严重,这是带来‘内涝’的主因之一。”吴连丰告诉记者,因此,规划设计在油污严重的两片涝区周边打通管径更大的新管道。
与此同时,龙头路口近钢琴码头附近地下还将埋下一个调蓄水池。吴连丰解释,鼓浪屿有个海岛的特点,碰上涨潮时,海平面本身高过涝区,受到海水顶托,积水无法受重力自然排放,这时候,即便排水管道通畅,依然会出现内涝,要是有了调蓄水池,积水就可以先排到调蓄水池,等退潮后再排进海中。
【电力】
让“生米”煮成“熟饭”
电力管网规划旨在全面“释放”新增海底电缆的供电能力——今年6月,厦门岛向鼓浪屿岛新增供电的第三、四回海底电缆正式投用,输电能力较之前提升了一倍以上,可是受岛上条件受限,变压器增容难实施,新增海底电缆暂未充分发挥作用。
用个通俗的比喻:把电比作“大米”,把变压器等岛上的供电设施比作“灶台”,那么新增的海底电缆已经把很多“大米”送上岸了,大米有了,可“灶台”还没增加,所以暂时还解决不了大伙“吃饱饭”的问题。
吴连丰告诉记者,电力管网规划就是为了让岛上电网与新增的海底电缆“适配”,真正把“生米”煮成“熟饭”——事实上,电力管网规划是一系列规划中较早完成的一项,早在3个多月前,相应的施工已经开始。
此外,吴连丰还透露,正在制定中的通信管网规划,目的在于为“智慧鼓浪屿”打好基础,“就跟排水管道一样,打通、拓宽通信管道,让信息流通更顺畅。”(记者 黄晓波)
- 厦鼓航线调整两天来鼓浪屿减负 游客日均2万多人次2014/10/22
- 厦门轮渡公司回应鼓浪屿票改:不存在谋利行为2014/10/21
- 厦鼓轮渡航线今起调整 市民游客“分开”上鼓浪屿2014/10/20
- 厦门为整治鼓浪屿聘请15位监督员 舒婷等人在列2014/10/17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