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沙县小吃:一个无量可考的“政府工程”

www.ijjnews.com   新华网福建频道  2014-11-17 08:15
  

  新华网福州11月14日电  “因为店铺绝大部分都开设在外地,这‘沙县小吃’到底产生了多少GDP,形成了多少财税,还真的无法准确统计。”

  记者路过沙县,随意且外行的一句问话,得到的却是上述这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

  起码从1997年起,“沙县小吃”就是当地政府着力推动的一个重点工程:这一年,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与办公室、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沙县小吃发展服务中心等机构宣告成立,“发挥当地群众善于制作小吃的优势,着力培育‘沙县小吃’这一特色产业,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收问题”成为全县上下的一种共识,上升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从组织领导、营造氛围、政策扶持、技术培训、保障服务等方面入手,一系列配套措施也开始实实在在地推行,包括制定《沙县小吃行规行约》、《沙县小吃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沙县小吃经营标准化实施意见》,以及沙县小吃经营标准店和示范店标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并在全国20多个城市设立联络组织;将每年的12月8日定为“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宣传小吃品牌,并组织团队到上海、北京、台湾、澳门等地举办“品牌展”、“品尝会”系列活动;邀请国家级专家到沙县举办“中华名小吃”专场认定活动;加强对经营业主的培训教育,提高经营业主的整体素质;设立专门的维权办,与各地公安、工商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受理各地小吃业主的投诉,维护经营业主合法权益和沙县小吃商标专用权;为经营业主提供资金信贷、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服务,等等。

  “沙县小吃从隋唐流传至今1000多年,但如果没有这一持续将近20年的‘政府工程’,就没有今天,”临时应邀接受采访的新食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贤锦告诉记者。

  有趣的是,在这位“沙县小吃”新一代创业代表口中,“今天”这个词却意外地得以“量化”:

  第一组数字是关于他个人的。现年39岁的李贤锦初中毕业后开始学厨艺,1999年开始独立做生意,开酒楼,2005年转行做“沙县小吃”,现在县城已有2家店铺并拥有外地7家店铺的股份。

  “最自豪的一件事是,2010年我们公司曾代表福建饮食界亮相上海世博园中华美食街,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日接待食客达1000余人,在33个小吃档口中销售份额第一。”

  第二组数字是关于他家沙县高沙镇小洋村的。这个历史上曾以制作丝粉闻名的村庄现有登记人口1000多人,能看到的只有100多人且全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都到外地开店了,富起来后就在城里买房子,把人都接出去了。

  “现在包括中央厨房、原料配送等这样的‘新鲜活’,政府都已考虑到,开个店相对容易多了。”

  第三组数字是关于“沙县小吃”的。据估算,目前沙县小吃在全国各地的经营店超过2万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年营业额超过60亿元。

  “一年一度的‘小吃节’又要到了,现在已经不是政府而是我们百姓自己的事情了,大家都很积极。还有就是大的政策背景也很好,一直都在提倡节俭健康的绿色生活,我对‘沙县小吃’很有信心。”李贤锦说。

  (记者 王凡凡)

标签:沙县|小吃|工程
稿源: 新华网福建频道  编辑: 郭婧婧郭婧婧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