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次发现:三坊七巷遗址现木制护岸遗迹
省内首次出土十字形木制护岸遗迹
今年8月以来,福建省和福州市联合考古队队员,在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考古遗址东南部,开辟了两个10×10米的探方,经过挖掘,重见天日的古城墙,夹杂着大量木头、石块,且分层清晰。三四米厚的夯土层,分成40多层,甚至连墙体基槽都能清晰看到。
通过对基槽以及墙体的分析,考古人员确定地层包含唐五代到宋朝的遗存古迹。
一排十字形木制护岸遗迹就排在城墙和安泰河之间,四根木条呈十字形夹住一块木板。
据福建省考古队员陈玭博士告诉东南快报记者,护岸设在城墙和安泰河之间,从其形状判断,基本能确定是护坡设施,并且从护岸遗迹和城墙之间的地层来看,木制护岸的年代比城墙的年代还要久远。“这种木桩在福建省内还是首次发现。”陈玭说。
在11月7日,福建省文物局组织的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考古遗址专家论证会上,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和福建博物院林恭务研究员都参加了论证。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在这次发掘中,南方夯土城墙的做法等许多遗迹现象,国内现在都没有保存的先例,极为珍贵,建议保留纵向断面,作为今后整体展示的对象,使之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遗址保护的范例。
林恭务表示,从目前发掘的范围来看,城墙墙体从唐到宋代,非常完整,能直观地看出“福州城的整个演化历史”,“这在全国都是很鲜见的。”
林恭务解释道,之所以福州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历史上福州城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扩大,在原址上推倒重建的情况较少,故而墙体破坏较小,保护得较为完整。
在考古挖掘现场,在探方东侧的墙壁上还露出三四个木构件,考古人员做了简单的保护措施,包上了塑料纸避免其开裂。陈玭博士说,要想了解这些构件的具体情况,就要扩大考古范围,进一步进行发掘。
林恭务认为如果要建成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所说的“世界范围内城市遗址保护的范例”,现在首先要扩大考古范围,包括弄清楚日前新发掘出来的护岸遗迹到底是哪个年代的物件。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