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闽八条”引质疑:增加了又一层泡沫?

www.ijjnews.com   中国经济周刊  2014-08-20 08:39
  

  资料图

  福建、湖南等省级政府救市引发连锁反应

  解除限购后部分地方楼市回暖

  福建省住建厅终于将救市政策公布了。在悄悄执行了一周之后,8月8日,福建省住建厅官网终于悄悄挂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被业内称为“闽八条”,这是自本轮地方政府松绑楼市调控以来,首个正式由省级政府出台的楼市松绑政策。

  在地市级政府扮演了救市主要角色一段时间后,省级政府似乎也承受不了楼市下滑的压力。不仅仅是福建,随后湖南等省级政府都开始出手救市了。而随着大规模的救市潮的展开,未来楼市会何去何从?

  首个省级区域出手救市被疑力度偏大

  这份早在8月1日即开始执行的福建省楼市救市文件规定,实行分类调控:福州市、厦门市可以根据本地市场变化情况,调整放开住房限购措施;在全省范围内购房办理签约、贷款、产权登记等手续时,无需提供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专业分析认为,这一文件意味着,在福建境内,随着各市县的逐步落实,将全部取消楼市限购。

  《意见》还规定,福建将同时放松楼市限贷,具体表现在:房屋登记机构出具的查询证明只载明购房人拥有一手住房的套数情况;家庭购买首改房按首套房认定;购房人偿清购房贷款后,再次申请贷款购房,按首贷认定;金融机构在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按照政策规定的低限执行。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认为,福建部分放松楼市限贷的措施,力度偏大、失当,部分政策的可操作性较差。

  杨红旭指出,比如“房屋登记机构出具的查询证明只载明购房人拥有一手住房的套数情况”等,对于购房人套数证明,居然不包括二手房,如果一个家庭手中现有五套已还清贷款的二手房,在新购第六套房时,难道房管局出具的证明是“无房”?

  福建楼市成交下滑程度

  超全国平均水平

  那么,《意见》是否执行了呢?对此,福建省住建厅有关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省住建厅出台的只是一个意见,具体到执行层面,哪个市县是否已经开始实施,要看市县进一步的规定。

  从目前各个地方公布的救市政策来看,福建省的救市力度超过了其他市县政府,正是因此,福建的救市被业内人士认为有些“着急上火”。福建省住建部门缘何会这么着急?

  上述福建省住建厅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是因为楼市销售下滑、库存上升。

  据福建省统计局公布,今年1—6月,福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922.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53.37万平方米,下降21.3%。商品房销售额1762.92亿元,下降11.0%;其中,住宅销售额1417.30亿元,下降15.7%。

  对比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福建省的房地产市场下滑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8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商品房销售额31133亿元,下降6.7%。很显然,福建省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下降幅度超过全国市场的整体情况。

  正是在这一局面下,福建的楼市库存大幅上升。统计数据显示,6月末,福建商品房待售面积1146.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5%;其中,住宅待售面积523.11万平方米,增长25.8%。

  不过,有福建本地的购房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福建楼市之所以遭遇高库存,除了限购限贷等调控之外,房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7月百城房价指数显示,厦门房价为20428元/平方米,比一线城市广州还高出2260元;省会福州也达到15059元/平方米。此外,记者走访了解到,福建省还有多个城市的房价每平方米超万元。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闽八条|省级|救市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编辑: 陈子汉陈子汉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