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调查:9成受访农民不愿交出土地换非农户口
刘守英:
你好,岩松。
评论员:
在四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调查,如果退掉土地承包权,惊讶的让大家发现,有90%的农民选择,不把户口转城里。
刘守英:
这一次国务院的文件非常强调土地权利的保护,这是在我们户籍改革的一个前提。如果土地的权利不得到合法的保障,农民也不会轻易的进城获得户口的身份。我刚才在新乡的调查,正好也是城镇化的调研,问民,农民就是说,现在农民不关心他叫什么,是叫农民还是市民,他真正的关心,如果我进城,城里的公共服务能否享受,另外土地权利能否得到保障。
评论员:
实际上他在算帐,得到的实际好处跟假如失去土地的失去之间,哪个更赚一点,这个正常,人之常情。
刘守英:
现在面临的很大的问题在哪,就是土地的权利的保障,实际上是农民应有的权利。就是他作为一个农民,我们政府给农民赋予的承包权、宅基地的权,还有集体收益分配权,这是权利是作为一个农民本身获得的基本的权利。但是进到城市这些公共服务的权利,是他进城以后,他对城市所做的贡献,也应该基本得到的政府提供基本的义务和保障,这两个是不可以对等和不可以交换。尤其不能说农民把土地交出来,再一个城市去换,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这两者之间不具备对等性。
评论员:
您这次从调研的感受非常深,从历史的场合看,上次分成城乡,其实是牺牲农民巨大的代价,完成了工业化最早的起步,而且壁垒越来越高,这次要城镇化,得让他占便宜,这种便宜是得到更好的好处。这次《意见》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要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开展试点,也就是他是否退出三权,您觉得试点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让他占更多的“便宜”。
刘守英:
加引号,可以同意。这里核心的问题在哪?退出的概念是什么?未来农民进城以后,我们留在农村的,一个是土地的经营权、宅基地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这些土地,我们的未来采取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尤其它牵扯的规模经营,牵涉到流转权,但是这些是留在农村以后,剩余的这些农民在经营土地有经营制度的安排。但是这里的安排是有偿退出,什么含义?政府不能强制的剥夺,未来应该是更多的通过市场的方式,来探索承包经营权,到底怎么流转,宅基地怎么流转,这样通过市场的方式,通过农民自愿的方式,这样来解决进城以后的这些人原有的这两项土地的权利,另外在留在农村的人在经营上扩大规模,而宅基地这一块也可以进行重组,这样实现整个农村的重新构造,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双赢,这个探索的是未来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市场主导还而不是政府的主导。
评论员:
其实里面一个自愿,一个有偿,到非常明确的写出了未来的方向,农民还会继续算帐,假如未来疑义的农民包括居住的人口真能转成城市化户口,也是在自愿的前提下谈判和选择的过程。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城市的户口和农民的土地。
解说:
在中国,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差距一直存在。而为了弥合两者间的差异,针对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已推进多次。1994年以后,国家取消了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深圳、广州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开始施行“蓝印户口”政策;2011年10月1日,中国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理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而在昨天,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取消农村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居户口。而它也被认为是历次改革中最具突破性的一次。
那么目前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到底有什么差异?小沈是一位来自甘肃农村的进城农民工,在打工的最初一年,他在老家甘肃里一个城市里谋生。
记者:
打工的的时候,单位里有上保险吗?
甘肃进城农民工 小沈:
没有。
记者:
为什么没上保险?
小沈:
因为在我们那边刚出来,一般的打工者都几乎不上保险,也没单位给我们上保险。
记者:
那比如说你生病了怎么办?
小沈:
生病了都自费。
解说:
而同样是在甘肃的城市中生活,拥有城镇户口的胡先生在社保方面的境遇便和小沈全然不同。
甘肃城镇户口居民 胡先生:
城里面医保,像我们在职的,单位都有医保,子女的话,在社区给孩子都有社会的一个医保,这一块还是办的比较完备的。
解说:
而小沈和胡先生因户口造成的福利差异,还远不止这些。
记者:
现在很多的都有廉租房、公租房,那要是想在那申请的话,能申请的了吗?
小沈:
我们应该不行。
胡先生:
目前我们这个城市只能是针对是市民,对外来的农民工还没有申请廉租房的政策。
解说:
而这份因户口造成的福利差距,不仅影响小沈和胡先生本人。甚至还将延续到他们下一代的教育问题。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