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渔民捕获1.7米长黄唇鱼 卖出315万天价
黄唇鱼长1.7米,重达158斤,与旁边围观者的脚形成鲜明对比
闽南网6月4日讯 昨日,网上一条关于“宁德女婿送岳父一条黄唇鱼价值300多万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昨日下午,海都记者赶赴福安下白石镇了解到,该消息属误传。但在6月1日,当地海域确实有人捕到一条158斤重黄唇鱼,被7名当地人以275万元现金购下,当晚就以315万元卖出,半天赚了40万元。
据了解,7名当地的买鱼人中,其中一名是老鱼贩老黄,今年60多岁。对于购、卖鱼细节,老黄不愿透露。但其家人称,是当时老黄和朋友带着现金竞标所得,当晚就被新买家买走。据了解,黄唇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当地海洋渔业执法部门已介入调查。
158斤的黄唇鱼,众人赶来睹真容
网上消息称,宁德有个风俗,端午节前,女婿要给岳父母送黄鱼,普通家庭送海上养的黄花鱼,家底殷实的就送野生的黄唇鱼,俗称“送鱼”。而在6月2日,福安市下白石镇一渔民家收到了一条100多斤重、价值300万元的黄唇鱼,在村里村外引起轰动。据称,黄唇鱼是这家人的女婿送的端午节礼物。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赶赴福安市下白石镇,经多方证实,土豪女婿送岳父天价黄唇鱼的消息属误传。但在6月1日,下白石海域确实有人捕到一条一百多斤重的黄唇鱼,后被当地人组团买走。很多居民说,当天,这条鱼是被7名当地人合资买走的,其中一人为当地年逾六旬的老鱼贩老黄。
居民们说,如此大的黄唇鱼,海边的老一辈人以前也见过,但这些年却很罕见,年轻一些的渔民几乎没见过。当天,这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都赶到老黄家,要目睹黄唇鱼的真容。
有居民说,这鱼已经死了,长近1.7米,重158斤,当时就放在老黄家的地板上,吐出长长的舌头。当晚,这条鱼被运走,“用了整整四个拼接在一起的泡沫箱,才把整条鱼装下”。
以现金竞标买下,转手赚了40万元
对于这条鱼的具体购买价格,居民们都称不太清楚,只听说花了两百多万元。随后,在当地居民指引下,记者在下白石镇客运码头附近找到了老黄家。据了解,今年60多岁的老黄夫妻俩已经贩鱼三十多年。
对于如何知晓该消息、购鱼价格、新买家身份等,老黄不愿透露。但其家人说,当时,得知这条鱼的消息后,老黄他们是以现金方式,通过竞标把鱼买下。买鱼时是中午,当晚又被新买家买走。
随后,记者从宁德边防支队下白石边防派出所获悉,边防官兵在得到消息后也曾赶到现场,但鱼已被运走。后经了解,他们得知:6月1日当天,宁德蕉城区金蛇头一渔民在下白石与霞浦官井洋附近海域,发现海面漂浮着一条大鱼,该渔民随即将其捕捞上岸。此消息很快不胫而走,下白石镇的陈某、黄某、江某等7名当地人合伙开价275万元,将这条鱼买下,转卖给霞浦与浙江籍的合伙人,据说转手卖到315万元。
知情人称,后来,这条鱼又以更高价格转卖给了香港人,但最终交易价格则不清楚。
黄唇鱼贵在鱼鳔,
每斤市价约50万
黄唇鱼,又名金钱鮸(mian)。坊间认为,黄唇鱼是上等大补品,特别是它的鱼鳔(就是鱼胶),有滋补肝肾功能,止血甚佳,尤对孕妇产后血崩等有药到病除之效,十分贵重,素有“贵如黄金”之说。
当地渔民说,黄唇鱼鱼肉,最多也就每斤两三千元。一条百斤重的黄唇鱼,鲜鱼胶大约3斤,而这条黄唇鱼,鱼胶超过4斤重。按市价每斤50万元左右算,仅这条鱼的鱼胶就价值200多万元。
据了解,黄唇鱼生活在海、淡水交汇的河口海域,而下白石海域属于三都澳海域,正好处在浅水和海水交界处。当地人说,前几年,当地渔民也曾捞获一条一百多斤重的黄唇鱼,后来也是被人以天价买走。
近些年捕捞过度,
黄唇鱼濒临灭绝
据了解,黄唇鱼是我国特有鱼种,在上世纪80年代,其仍是闽东沿海一带捕捞的主要对象。但近些年,随着环境变化、捕捞过度,黄唇鱼已濒临灭绝,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昨日,宁德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一人士介绍,他们已获悉此事,但还无法判断这条鱼捞获时是活的还是死的。按法律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可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
但是,对待“已经死亡的水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只规定,“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妥善处理”,但具体怎么处理没详细规定。目前,他们已要求当地渔业执法大队调查此事。(海都记者 陈恭璋 黄启鹏 文/图 通讯员 王万海)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