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蛟龙号”潜航员:7000米深海照样发微信(图)

www.ijjnews.com   重庆日报  2014-05-19 15:09
  

  这是“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于2010年7月在中国南海执行一次成功下潜后出水。(资料照片)

  五月十八日,重庆园博园,蛟龙号潜航员叶聪接受媒体专访。记者梅垠实习生董郝成泽摄

  潜入深海是啥感觉?水下7000米的世界是啥样子?5月18日,2014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科学名家面对面”首场活动在重庆园博园举行,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主任设计师、首批3名潜航员之一叶聪,向重庆市民讲述了一场“深潜的故事”。

  入水

  就像跳水一样,水花越小越好

  “‘蛟龙号’深潜度现在已经达到7062米,处于海洋超深渊层。”叶聪说,海洋的深度有不同的分层,比如0-200米是海洋上层,200-800米是海洋中层……4000-6000米是海洋深渊层,大于6000米则是海洋超深渊层。

  在“蛟龙号”以前,我国最深的深潜深度只有570-600米。

  那么,“蛟龙号”是如何下潜到海底的?

  他表示,“蛟龙号”先是“躺”在深潜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上,潜航员进入舱内后,吊车就会用绳索把它吊到海面上。“这就像运动员跳水一样,水花越小越好。”叶聪告诉在场观众,入水的一瞬间,水花越小,舱内的潜航员感觉越舒服。

  下潜

  不是走向深蓝,而是走向漆黑

  叶聪表示,下潜的“蛟龙号”是匀速垂直运动的,“跟平时坐电梯差不多,还没电梯的速度快呢。”他表示,“蛟龙号”的速度是0.75米/秒,一般高层楼宇的电梯速度是10-18米/秒,所以人们能很好地去适应。

  “在潜水器内,感觉其实和在陆地上差不多。”他说,如果说确实有差别,那就是压力给人的感觉像从海平面爬到了海拔1000米高的山上,而温度则像是从夏天到了秋天。

  他还谈到,最开始下潜时,“蛟龙号”会有点晃,但到达水下15米以下就变得平稳。从舱内观察来看,最初浅蓝色的海水中有各种不同的生物,但慢慢地海水颜色变深,然后从深蓝最终变成漆黑一片。“文学作品常常会以‘走向深蓝’来描述海底,实际上是走向漆黑,偶尔能看到发光的生物,并没有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么浪漫!”他打趣地说。

  另外,海水的密度也并非想象中那样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深度的增加在不断变大。比如海面的海水密度在1018g/cm3-1020g/cm3左右,但水下7000米的位置,则变成了1048g/cm3-1050g/cm3。“看似变化不大,但对‘蛟龙号’的影响却很大,它必须调整自身的重量,才能够继续下潜。”

  “蛟龙号”已经成功冲击“水下7000米”的纪录,那么,它还会继续往下潜吗?

  针对现场观众的疑惑,叶聪表示,由于“蛟龙号”的设计深度是7000米,目前已经有3次下潜超过了这一极限。要突破更深的纪录,将由新的潜水器来完成。

  相关新闻:

  深海也可以发微信

  在几千米的深海,他们是怎么和外界沟通的呢?

  “我们也可以像你们一样,在深海发微信。”叶聪笑称。

  他说,“蛟龙”号配有水声电话和声学数字两套通信系统,用来实现潜水器和试验母船间联络,“就类似于大家使用的微信。”

  (记者张亦筑)

标签:潜水器
稿源: 重庆日报  编辑: 林丽娥林丽娥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