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软件”公开兜售 智能手机面临风险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赵宇飞、邓中豪)你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的诸多便利时,是否会想到,一个小小软件就能让你的手机瞬间变成他人的“窃听器”。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具有监听、窃密功能的多款“窃听软件”在网上销售火爆。记者随机试用一款软件发现,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自己的通话录音、收发的短信、精确位置等隐私信息被全部监控,其强大功能令人毛骨悚然。用户手机一旦被安装此类软件,信息安全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
“窃听软件”网络热销购买者遍布各地
“监听、跟踪、婚恋调查、企业窃密,一个软件统统搞定。”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卧底软件”“窃听软件”等关键字后,即显示出大量销售此类软件的信息,贩子们有的直接公布QQ号和电话号码,有的则设立了专业网站,明目张胆地经营窃听软件生意。
记者随机打开一家名为“007监控软件”的网站,从表面上看,该网站极像正规的电子商务网站。按照网站上留下的QQ号码,记者与其客服人员取得联系。
“软件的功能包括通话内容录音监听、现场环境录音监听、短信内容拦截、通话记录拦截、手机基站定位等,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手机,均可不限次数安装。”客服人员介绍说,软件并不是安装在自己的手机上就能监控他人,而要安装在被监控对象的手机上,所以最好是买一个新手机,安装软件后再赠送给对方。
客服人员说,软件的价格是3300元/年,是业内最低价。“我们是老字号,技术成熟,网络服务器在国外,安装后不会被任何杀毒软件发现,我们每天能接十几单生意呢。”
记者暗访十余家此类网站发现,各网站销售的窃听软件虽然名称五花八门,但功能大多比较类似,价格普遍在3000元到3500元,多数网站每天销售额可达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为拓展“业务”,不少网站正在各地招募加盟商、代理商。
谁在购买窃听软件?暗访中,多家网站客服人员透露,购买者遍布全国各地,多用于商业窃密、婚外情调查、私家侦探等。但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网站已发布免责声明称“客户购买商品的用途与本站无关。”
神不知鬼不觉手机瞬间沦为“窃听器”
窃听软件的功能是否像网站宣传的那样强大?不少网站客服表示可以“先试用再购买”。为一探究竟,记者用自己的手机试用了“007监控软件”。
按照客服人员发来的教程,记者将该软件安装到安卓手机后发现,手机桌面、软件列表都没显示这一新安装软件,手机上的杀毒软件也毫无反应。
随后,记者按要求把自己的邮箱地址和手机号码发给客服人员。他先确认软件已经安装成功并激活,再要求记者将手机连接到网络,打几个电话、发几条短信,再登录邮箱查看窃听结果。
按要求完成相关操作后,记者登录邮箱看到,刚才的通话录音、收发的短信,手机中完整的通讯录,记者的精确地理位置都已经被传到了邮箱,甚至还有记者打电话之前的“现场环境录音”,效果非常清晰。
“这仅仅是软件功能的一部分而已。”客服人员说,“不管你是否在通话中,只要操作者在后台控制,就能随时监听你周围的声音,你在哪里,在跟谁说话,说了什么,我马上就能知道,手机换了电话卡我都能继续监听你。”
窃听软件一旦安装,用户往往很难察觉。客服人员透露,只要把窃听软件安装到手机上,除非刷机,否则不可能将其删除。这些监控信息会在有网络连接时自动传到指定邮箱,没有网络连接时自动存储,只要连接到网络立即上传。“除了流量会有所增加,不会出现任何异常,就算发现了流量异常,也查不出原因。”
若非亲身经历,记者根本无法相信自己的手机竟瞬间沦为“窃听器”。一旦这些公开销售的窃听软件被安装到用户的手机,无疑将给用户的信息安全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防范意识需加强监管打击待升级
近年来,网络信息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面对技术含量更高的窃听软件,用户应如何防范?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监管打击?
“窃听软件往往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条件下被安装到手机中,因此用户必须加强自我防范。”国际关系学院信息科技系副主任王标说,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手机,不要轻易接受他人赠送的手机,要到正规手机售后维修点去维修手机,避免不法分子趁机安装窃听软件;一旦发现手机流量异常或可疑应用上传隐私数据,应及时求助于正规售后服务商,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而对于执法部门而言,监管打击却面临难题。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陈世伟表示,之所以此类犯罪活动屡打不绝,一方面,销售窃听软件等犯罪活动利润率堪比贩毒,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此类犯罪多在网上进行,流动性极强,加之网络交易记录极易销毁,调查取证难度很大。
在暗访中,“神鹰手机监控软件”的客服透露,“之前网站被屏蔽过好几次,但我们网站的服务器在国外,遭屏蔽后,过几天换个域名就重新开业了,我们一般不会接受当面交易,就算发生极端情况,随时销毁交易记录直接‘跑路’就行了。”
“面对不断升级的犯罪手段,执法部门的监管打击也必须升级。”陈世伟建议,公安机关要不断提升“技术武器”,提高针对网络犯罪的调查取证能力;同时,要深入到各网站、QQ群,掌握犯罪手法和特点,利用其留下的联系方式,顺藤摸瓜,对犯罪分子予以严厉打击,并对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震慑违法犯罪活动。
- 彭丽媛访欧拍照手机受捧 中国“智造”有望改变世界2014/04/03
- 6分半看一次手机?你成“屏奴”了吗?2014/03/06
- 智能手机“制造”的现代病2014/01/24
- 定位是找回智能手机的最好方法2013/12/04
- 苏州女孩半身麻木患上颈椎病 竟因长期低头玩手机2013/10/2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