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携手奥运冠军闪耀鞋博会 强势推出A-WEB2.0呼吸网科技
索契冬奥会冠军周洋、张虹、李坚柔展示安踏呼吸网2.0科技跑鞋
4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在晋江美旗城隆重开幕。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领导品牌,安踏携手三位索契冬奥会冠军周洋、张虹、李坚柔亮相鞋博会,共同推出安踏今年最新科技——A-WEB2.0呼吸网技术及系列产品。奥运冠军的助威,最新科技的亮相,让安踏成为本届鞋博会上当之无愧的赢家!
冠军助阵,诠释安踏呼吸网冠军品质
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任洪国、中共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晋江市人民政府市长刘文儒、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先生与李坚柔、周洋、张虹三位索契冬奥会冠军来到台前,在现场近百位领导、嘉宾、运动员和媒体记者的见证下,一同按下按钮,A-WEB2.0呼吸网技术闪亮推出。在高科技的演绎下,安踏呼吸网科技跑鞋悬浮在空中,迸射出耀眼的光线,惊艳全场!
据介绍,安踏A-WEB2.0呼吸网科技采用全方位透气编织,轻薄贴合,可以有效加快足部散热;同时,在呼吸网织造的过程中,安踏选取了类似鱼鳞的网孔来体现设计故事,也很好的提升透气效果。在呼吸网科技的产品上面,安踏通过行业最先进科技技术,织物加入特殊材质,一体编织,及立体保护,有避免了鞋面的车线摸擦,同时也优化了制造流程,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
“安踏不仅是中国奥委会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赞助商。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我们都穿安踏的装备,质感非常好,穿起来很舒服。”奥运冠军、短道速滑女子1500金牌获得者周洋告诉记者。她表示,好的装备对比赛有提升作用,这次在索契冬奥会上夺冠,就是穿的安踏比赛装备。“我相信,安踏此次推出的呼吸网科技产品同样让人惊喜,同样拥有冠军品质!”周洋说。
一直以来,安踏就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坚定拥护者。重金打造国内首家运动科学实验室、科研方面的投入逐年递增且一直保持在行业最高水平、去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接近3亿元、已拥有超过40项国家级专利技术,多年来,科技创新推动着安踏不断前进,并助力安踏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民族品牌的领导品牌。
2013年,在安踏启动“以零售为导向”的转型战略中,科研和产品就是其中的重要核心之一。安踏品牌总监黄大炜明确表示:“安踏希望通过提升科研能力,打造更高科技、更高性价比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这是安踏零售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是提升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手段,新的科技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加舒适的使用感受。未来,安踏会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结合呼吸网、弹力胶、柔软柱等先进科技,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舒适的产品,提升大家的运动表现及满意度,同时亦避开了困扰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同质化”陷阱。
索契冬奥冠军装备闪亮登场
记者看见,在安踏展馆内,还开设了一个COC(中国奥委会)展区,展示了安踏与COC(中国奥委会)合作多年来的成果以及刚刚结束的索契冬奥会中国冬奥健儿身穿的装备。据介绍,在此次冬奥会上,安踏大获成功,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大提升,展示了安踏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领导者的姿态。
据悉,2014年索契冬奥会领奖服,安踏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九龙壁”作为冠军龙服的核心元素;希望“龙”的精神可以激励着中国奥运健儿在索契奥运赛场上奋勇拼搏。领奖服工艺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织锦技术,将九龙壁九条不同形态的龙形象印刻在了领奖服上;后背china字样延续伦敦奥运会银边立体设计并根据汉字宋体描绘china,更凸显中国特色。
此外,冠军龙服的打造不仅在概念上传承了历史与传统,在时尚创新以及科技设计上更是彰显了与以往领奖服截然不同的大胆突破。奥运不仅是展示各国体育实力的舞台,也是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舞台,安踏希望通过中国体育代表团穿着的“冠军龙服”向全世界输出中国龙文化的精髓。
全民健身,安踏传承奥林匹克运动精神
为了倡导全民健身,推动奥林匹克的普及和发展,借助鞋博会契机,安踏还举办了一场“追逐健康·永不止步”奥运冠军与你骑行晋江活动。奥运冠军与数百名晋江市民一起,以实际行动来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精神。
安踏始终“将超越自我的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作为品牌的使命,并不断完善和升华,这与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不谋而合。作为中国奥委会战略合作伙伴,安踏一直大力支持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不惜余力的去推广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同时还致力于推广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奥林匹克文化。
“此次安踏奥运冠军与晋江市民骑行晋江,安踏亦希望借助鞋博会这一契机、通过骑行这项熟悉的大众运动,呼吁更多的人来参与运动锻炼,将奥林匹克精神、文化传递给每一个人、将永不止步的体育精神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安踏品牌总裁郑捷先生表示,安踏希望让每一位中国人都能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独特魅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