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马航客机搜索陷入困局 黑匣子电量或已耗尽

www.ijjnews.com   环球时报  2014-04-14 09:42
  

“失联马航客机的黑匣子电量可能已经耗尽”,13日,多家媒体发出这样的悲观猜测。继8日探测到MH370黑匣子的脉冲信号后,搜索人员再也没有探测到新的可靠信号。负责操作黑匣子探测设备的美国海军上尉马修斯12日对媒体表示,如果未来几天再探测不到可靠的脉冲信号,将停止探测仪搜索。13日,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重新修订了对客机残骸的搜索范围,总覆盖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较12日有所扩大。“黑匣子陷入安静,这意味着5万多平方公里的黑暗海域只能靠缓慢移动的无人潜航器一点点寻找”,英国《独立报》13日称。

4月13日,对马航MH370客机残骸的搜索工作进入第37天。当天,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重新修订了对客机残骸的搜索范围。值得注意的是,13日的搜索区域与此前30多天的搜索区域重合面积很小,大部分为3月18日澳方协调南印度洋搜索工作以来从未搜索过的海域。

美联社13日报道称,继澳“海盾”号探测到4次MH370黑匣子的强烈信号后,一切陷入了平静,这意味着对搜索工作非常重要的黑匣子电池可能已经耗尽。黑匣子电池的有效工作时间为一个月,最佳窗口期已经过去。12日在北京的记者会上,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也不复前一日在上海的自信,强调马航客机黑匣子的电池“正在减弱”,搜索将是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如果没有新的信号,使用探测仪对马航客机黑匣子的搜索未来几天将停止”,美国广播公司(ABC)12日引述负责操作“海盾”号上探测设备的美国海军上尉马克-马修斯的话,“如果黑匣子不再传输信号,我们就该转移了”,而这个时间就在“未来几天”。据悉,“海盾”号上搭载了两种先进的搜索设备:“TPL-25”拖曳式“黑匣子”探测仪和“蓝鳍-21”水下无人潜航器。不过,由于“蓝鳍-21”在搜索过程中会发出脉冲信号,可能会对“TPL-25”的探测工作造成干扰,因此两者不能同时参与搜索。之前“TPL-25”已捕捉到4次可靠的黑匣子信号。不过马修斯同时称,“只要有可能探测到可靠的黑匣子信号,我们将一直尝试,但最终还是得转向水下无人潜航器”。他表示,对马航客机黑匣子的搜索工作实际上进展很快,在如此广袤的海域搜索到信号一般需要几个月,他对上周探测到黑匣子信号感到“震惊”。

《环球时报》记者在珀斯的采访中了解到,在确认飞机黑匣子电量耗尽之前,利用拖曳式探测设备的搜索效率更高。搜索同样大小的区域,拖曳式探测设备只需1天,若使用潜航器,则需要6天。而一旦黑匣子电量耗尽,搜索人员将利用水下无人潜航器进行海底探测工作,不过,这将是十分漫长的过程。据悉,参与此次搜索的“蓝鳍-21”水下无人潜航器是专为深海探测而开发的,它具有“可切换负载”功能。例如,在本次搜索工作中,它将首先搭载旁侧扫描声呐设备对目标区域的海床完成测绘;而后再返回舰船,换上摄像设备,搜集海床上的残骸等图像资料。但它无法同时搭载声呐设备和摄像设备,只能二选其一。

而在马来西亚方面,仍然重复着“媒体发现线索、再被官方否认”的模式。12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头版刊登报道,引述不具名调查人员的话称,3月8日,MH370航班副机长哈密都在飞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前,曾试图用手机打电话,联络对象不详,但该号码经常出现在他的通话记录中。消息来源说,当局是在调查哈密都的手机后发现上述情况的。MH370失踪前最后被雷达监测到的位置是在槟城西北约320公里处,客机当时做低空飞行,所以地面电信塔能收到哈密都手机发出的信号。槟城一座电信站曾接收到哈密都手机的拨电信号,但通话突然中断,可能是由于“飞机快速飞离但又未进入另一个电信塔的覆盖范围”。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3日引述马来西亚军方调查人员的话称,MH370客机“像喷射飞机一样被上下乱扔”,以躲避雷达追踪。美国《每日邮报》称,这些都为MH370机长劫持飞机的论调增加了可信度。

不过13日,马来西亚代交通部长希沙姆丁说,迄今为止,他没有接到《新海峡时报》报道内容的报告,“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应该早就知道了”。他还表示,事发以来,马来西亚政府接到了当地和外国媒体提供的众多线索,但调查发现均毫无根据,“在被相关部门确认前,我们拒绝发表评论”。《华尔街日报》称,希沙姆丁13日还表示,马方正在研究相关国际法律,已派出官员赴伦敦与国际民航组织讨论,以决定哪国拥有MH370客机黑匣子的法定监护权,这将决定哪国专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黑匣子数据。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派记者 韩超 柳玉鹏】

标签:黑匣子|mh370|澳大利亚
稿源: 环球时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