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民生 >>正文

清明节扫墓 这些习俗你懂吗

www.ijjnews.com    晋江新闻网 2014-04-06 09:56
  

     晋江新闻网4月6日讯  “清明不回家无祖,年兜不回家无某(某———闽南话,老婆)。”这句俗语在晋江几乎无人不知,可见咱们晋江民间对清明节扫墓祭祖非常重视。清明节前后十天内,即使是远在海外的外出者,很多人都力争回归故土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福建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周仪扬认为,关于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然而这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概念里却越来越模糊。他建议,人们应重视并还原清明文化的内涵,明确在清明节扫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禁忌的地方。

  12个字表达清明文化所有内涵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祭奠已故亲人的重要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人伦情怀的典型表现。“不忘往者、激励生者、培养来者”这十二个字,在周仪扬看来,足以表达清明文化的所有内涵。

  “我认为感恩和缅怀,是清明节文化的核心。”他说,人们通常在这个节日里合家上山扫墓,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寄托和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追思,这不仅是对家族文化、家风、家教、家规的重新回顾和传承,更是能让后人怀念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节与寒食节合并为一日。相传寒食节起源于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他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这更赋予了清明文化丰富的内涵:忠义、清廉。”周仪扬说。

  中国古代在清明时节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因为清明节前后,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据介绍,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孙中山逝世后,为了纪念他,国民政府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从那以后清明节才与植树节分开。“所以清明节与植树造林、低碳环保这一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周仪扬说。

  清明节扫墓的注意事项

  1.扫墓并非越早越好

  许多人在清明节当天,天刚蒙蒙亮就上山去扫墓,就如同年三十晚上12点“抢头香”一样,以为扫墓的时间越早越好。尤其是未婚或新婚夫妇,往往抢着第一个去扫墓,想“早生贵子”。周仪扬表示,其实一天中扫墓最佳的时间段是7:00-16:00。

  2.孕妇最好避免上山扫墓

  闽南地区多山,现在仍有很多人扫墓要上山。孕妇要是爬上爬下,容易动了胎气。

  3.第一炷香应先敬后土

  后土在道教中被列为四御之一,她是主宰大地之神,被人们称为“地母”。早在唐宋以来,古人常在建墓、上坟或举行丧礼时,也把祭祀后土神相沿成俗。在晋江,有些比较大的墓的一侧都会有一个“迷你型”的墓,碑上写着“后土”。周仪扬建议,扫墓前应该先点一炷香敬后土,对墓地守护神表示感谢。

  4.先长后幼先男后女

  当扫墓有跪拜、鞠躬等仪式时,按照传统习惯应遵循先长后幼、先男后女的顺序。

  5.扫墓≠踏青

  “扫墓的时候,人们都是怀着沉痛的心情上山祭拜,是一件庄严肃穆的事情;踏青则是春暖花开外出欣赏自然美景,进行放风筝、踢毽子、荡秋千等文体活动。”周仪扬说,人们对于两件事所怀的心态不一样,心情也就不一样,所以扫墓和踏青这两件事最好分开进行。

  清明节扫墓的禁忌

  唐代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和行为都比较开放,在扫墓的过程中,往往没有顾及一些传统习俗,没有避免一些该禁忌的行为。

  1.不可在墓地照相

  现在电子产品普遍,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加上如今是信息化时代,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深受年轻人喜爱,“随手拍”成了一件十分流行的事儿。然而,有不少人在清明扫墓的时候,也拿起手机或相机拍照,周仪扬认为这是不妥的。“扫墓的目的是为了祭祀祖宗,要认真严肃,才尊重亡者。”他说,扫墓的时候不要跟亲人合影留念,更不要在墓地前拍照。

  2.忌浓妆艳服

  周仪扬说,清明节去扫墓,人们不要穿太艳丽的衣服,也不要化浓妆,否则显得不严肃、不尊重。扫墓时,最好着装简朴、装束简单,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3.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能不能陪朋友去扫墓?关于这个问题,周仪扬认为,如果不是家庭成员,只是作为外人的身份去陪同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如果你的朋友约你一起扫墓,最好不要去。

  4.不过生日忌买鞋

  有些人的生日若和清明节“撞车”,适宜庆祝吗?周仪扬建议,这种情况下,最好是把生日提前或推后庆祝。另外,清明当天也不要买鞋。因为民俗认为,“鞋”与“邪”同音,不太吉利。

标签:清明|扫墓|习俗
稿源: 晋江新闻网  编辑: 王华峰王华峰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