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楼市夹心层吐槽:没有房子北京人也成了北漂

www.ijjnews.com   经济参考报  2014-03-12 09:09
  

  “没有房子,北京人也成了‘北漂’”

  □记者崔军强孔祥鑫朱东阳北京报道

  提起买房,杨先生竟然几度哽咽:“当年的犹豫不决让我现在买不起房了。”

  老家在河南的杨先生几年前来北京打拼,如今已到而立之年。他目前在一家大型企业做外贸工作,收入还算稳定。

  杨先生说:“为了能在北京扎下根,父母东拼西凑了30万为我买房。2010年底,回龙观地区一套两居室的总价在100万元左右。拿着这笔来之不易的首付款,我没有轻易出手,寄希望于政府的楼市调控政策显现威力。没想到回龙观的房价现在每平方米涨到3万多元,我已无力支付。”

  “父母也都后悔得直拍大腿。”杨先生告诉记者,“我今年刚结婚,父母又提出要借钱为我买房。他们临近退休,本是到了该享福的年纪,怎么忍心让他们继续操劳?当年一直相信房价能够有所回落,结果反而错失了出手的最佳时机。”

  向上买不起高价商品房,向下又无资格享受保障房,处境尴尬的楼市“夹心层”人数众多。记者近日在北京采访了部分30岁左右、工作稳定的无房年轻人,他们称,提起一路上涨的房价和房租既遗憾失望,又充满期待。不少年轻人表示,无论是租是买,希望政府调控能够再出“狠招”,稳定“疯狂”的楼市。

  出生在青海的刘女士去年毕业后在一家媒体开始了职业生涯。她告诉记者,为了上班方便,在北京西站附近租了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开间,2500元的月租金几乎占去了月收入的一半。

  “我何尝不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刘女士无奈地说,“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如果买,一套房子要靠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和自己绝大部分收入来支撑。如果不买,自己在北京永远是一个‘过客’,没有丝毫归属感。”

  不仅仅是怀揣梦想来北京打拼的外地人,一些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有相似境遇。王先生2009年在一家事业单位参加工作。刚工作时,王先生还可以申请保障房,但几年后因工资上涨失去了资格。“保障房够不着,商品房价格太高,这就是我们这些‘夹心层’的无奈。”

  不少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都到了应该结婚的年龄,大多数女孩都要求男方能买得起房作为结婚的条件,导致男方心理压力巨大。

  “以前父母要为自己学习和就业操心,现如今还要为结婚买房发愁,每想到此,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王先生说,“没有房子,北京人也成了‘北漂’。”

  “我决定从此不再看房,房价涨不涨、涨多少都跟我再无关系。”从中国一所名校毕业的张先生,面对持续上涨的房价选择了放弃。他说:“一些区域的房价涨幅离谱,甚至翻倍。现在没有人相信房价会下跌,楼市就像股市,买的人越多,涨得越快。以我目前十几万的年薪,想买房根本没戏。”

  “看到身边买房早的朋友衣食无忧,生活潇洒,而我被每个月近3000元的房租压得喘不过气。”张先生说,朋友们的房产在增值,自己的房租负担却越来越重,“贫富差距真是越拉越大”。

  来自河南的杨先生也告诉记者,他即将经历来北京之后的第8次搬家。“现在结婚了,和朋友合租实在不方便。每次搬家时总会想,即便是租的房子,如果能安稳地租该多好啊!”杨先生说,“房租涨速也十分惊人,五环外的两居室都已接近每个月4000元,房租已经超过夫妻俩收入的三分之一。”

  抱怨之余,不少年轻人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如果还有希望,就是政府调控能出‘狠招’,市场化手段能发挥作用。”

  接受采访的年轻人普遍认为,舆论关于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的呼声早已有之,但迟迟没有下文,如果房地产税政策能尽快出台,通过严厉的税收杠杆把闲置的存量房逼入市场,供给会大幅增加,楼市也会随之降温。

  杨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不仅买不起房,也快租不起了,只能不停地向租金较低的地方转移。目前,北京市公租房开始对外地人开放,但数量十分有限。“政府应该转变思路,建设更多流转的公租房,也能满足我们这些工作稳定的外来人口的需要。”

  2013年10月底,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明确要开发“价格低于周边市场30%、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的自住型商品住房。这让很多买不起房的人看到了希望。张女士说:“2014年北京还将推出5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以后申购成功的希望会越来越大。”

标签:北漂|楼市|夹心层
稿源: 经济参考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