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房贷利率优惠越收越紧 购房人被银行“逼办”信用卡
首套房贷利率优惠政策越收越紧
办房贷 银行“搭办”信用卡
“简直闻所未闻,我正常办理房贷,居然还要‘搭着’办信用卡。”从2月等到3月,打算购房的市民刘女士总算是等到了房贷放款,可为了获贷,竟被银行员工搭办信用卡的经历,让她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春节之后,购房人所期待的“年初房贷宽松”迟迟没有到来。多位购房人和房地产中介透露,不仅首套房贷利率的优惠政策早已成了镜花水月,随着银行贷款额度收紧,僧多粥少的购房人还不得不面对搭售理财产品、搭办信用卡等潜规则。
要想批贷款?先办信用卡
春节过后,在京城二手房市场贷款收紧的背景下,市民刘女士通过中介公司,特意找了一家自称“批贷比较快”的商业银行,想贷款58万元。可到了面签的时候,个贷业务员的话,让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
“我们支行现在贷款额度很紧张,而且每个银行都差不多。我们1月份做的房贷业务,有些单的贷款现在还没批下来。您要愿意继续等也没问题,就怕过个把月,首套房贷款想要拿到基准利率这样的‘优惠’,就更难了。”他解释说,以贷款50万元、贷款期限为20年为例,如果执行基准利率,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每月要还3742.6元,共支付利息398223.63元,还款总额是898223.63元。如果按照贷款利率上浮10%计算,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还款总额是945182.06元,比执行基准利率的要多还款46958.43元,月供增加195.66元。
“有没有什么渠道能早点儿放贷?”刘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一问,却正中业务员的下怀。看到周围没有客户,他压低声音说:“我给您盯着每个批贷流程,争取比其他单子先批下来,您也帮我个忙成不?”看到贷款的事儿有了转机,刘女士只好先应了下来,没想到业务员转身从皮包里掏出5张信用卡的申请表,“我们都有办卡任务,相当于给您批贷10万元钱,您帮我办一张,性价比还比较高吧?”
为了不耽误办贷款,刘女士只好发动亲戚朋友来办信用卡,等到银行临批贷前,她还特意赶到银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银行借钱让我买房,我付利息,就相当于这几十万元的‘使用费’了;突然冒出来的这几张信用卡,不办还不行,感觉挺差的。”刘女士感觉确实挺别扭。
贷款超百万需买理财产品
“以往不是只有年底时贷款难批,开了年就好批了吗?怎么今年不一样了?”眼瞅着过完年房贷获批还是没动静,着急购房的市民徐先生挺困惑。
“首套房贷利率八五折优惠?不可能。目前在京的各家商业银行,基本都按基准利率批房贷了。”北京一家大型二手房交易担保公司的吴经理说,由于额度紧张,各大银行在抬高房贷利率的同时,放款节奏也在放慢。不少合作银行均表示,目前银行的贷款额度比较紧张,很多客户在排队等候,即使申请资料齐全,具体放贷时间也不确定。
只有极少数银行还能申请九折优惠,“但是也要求客户质量极高,对于月收入、家庭资产都有严格限制。”吴经理表示,目前申请房贷的购房人在递交申请后,等待一个月以上银行才放贷是很正常的情况。“以往可能20天左右就能放贷,现在时间明显延长了。”
一家国有大行个贷部负责人表示,由于去年累积未发的房贷较多,今年年初以来银行一直在补发去年的房贷,也因此造成了房贷发放时间的延长。
在这位负责人看来,短期内首套房贷利率优惠“消失”的情况仍将继续。“确实目前房产按揭需求比较大,而且由于北京房价一直在涨,按揭融资额度在增大。拿我们行来说,贷款规模每年增长也就10%,可是需求可不止增长10%。需求大于供给,优惠自然没有了。”
“如果贷款100万元以上,按基准利率计算,但还需‘带条件’购买本行的理财产品。”东三环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支行个贷部的一位经理称,“带条件”购买的理财产品至少要价值5万元。
新闻延伸:
超三成银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
互联网金融搜索平台“融360”日前发布的《中国房贷市场2月度分析报告》显示,春节过后,房贷市场期盼的“年初松、年底紧”的放贷局面并未到来,今年房贷利率优惠几乎全部消失,且贷款难度依然较大。
报告显示,目前42%的银行首套房房贷维持基准利率,34%出现上浮5%至20%不等。针对利润较高的二套房业务,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至40%不等,且贷款审批难度持续加大,部分银行审批时间延长至两个月。
这份房贷报告是在全面分析了全国86个城市房贷市场数据后,选取了全国27个重点城市、近500家银行的房贷数据以及大量用户在线搜索行为进行的分析研究。
调查还显示,中小银行在房贷发放上更缺乏积极性,有些中小银行干脆直接停止房贷业务或部分停止二套房贷业务。数据显示,在调查的27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有停贷现象。此外,由于银行近来放款额度持续趋紧,银行房贷捆绑搭售理财产品、强制存款又“卷土重来”。(记者 杨汛 刘宇鑫)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