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2013这一年 新班子的脚步

www.ijjnews.com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12-05 16:37
  

编者按:2013年,在中央新班子的脚步声中,在共和国的新脉动中,在老百姓的新期待中,在全世界的新关注中,中国稳健而迅猛地前行。本报今起推出“2013这一年”系列报道,与海内外读者一起回望这不平凡的一年。

从去年11月15日习近平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履新,到今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公布,整整一年。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无疑是近些年中共党内最为重要的两次会议。一个是主要关于“人”的会,即研究“新老交替”;一个是主要关于“事”的会,即谋划“全面改革”。办好中国的事,一靠人,二靠做事。

回望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看看有哪些地方留下了中央新班子的脚印,有哪些事情进入了新班子的视野,不仅可以看清最高领导层的执政思路,还可窥见中国未来5年乃至10年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迈向民众,释放“温度”

新班子的脚步走到民众身边。在面对人民群众时,他们的目光充满了“温度”。

无论是今年元旦前夕,履新才一个半月的习近平总书记驱车来到太行山贫困县――河北阜平,看到一家农户孩子时的目光,还是今年4月9日,他在海南考察,戴上黎族群众递上的斗笠时的目光,抑或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他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遇到一位老人问他“怎么称呼您”,他看着大姐时的目光,都是充满“温度”。

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领导人同样来到民众身边,用充满“温度”的目光与群众交流。有分析认为,中央新班子用实实在在的脚步走近群众,其背后折射的是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本色,反映出共产党人永不忘记自己的执政根基。

迈向变革,着眼“深度”

新班子的脚步迈向更深远的变革。在面对组织、宣传、改革、外交等国家治理课题时,他们的目光充满了“深度”。

在今年6月份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紧扣新时期“新的历史特点”这个重要概念,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他提出“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在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重要观点。

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五位一体”全景式改革。

此外,在外交方面,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全方位推进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等。尤其是精心谋划,把俄罗斯作为推动外交开局的第一站,无不隐藏着领导层深邃的外交哲学。

迈向险滩,凸显“硬度”

新班子的脚步迈向险滩。在面对中国的内政外交难题时,他们的目光充满了“硬度”。

在面对“四风”时,中央果断推出“八项新规”,启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央领导层看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迟早会出大问题。

在面对贪腐时,习近平果断发出“老虎”、“苍蝇”一起打的誓言,掀起了一股反腐新风。十八大后已有10余名省部级“大老虎”先后落马,其中包括1名中央委员和2名候补委员,这表明此次反腐绝不是空洞的政治姿态。

在面对转型难题时,领导层果断亮剑,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强烈信号。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便去了广东。在中央领导的认知中,领导我们这样前无古人、世所罕见的伟大事业,最要不得的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

迈出从容,彰显“气度”

新班子的脚步迈出了从容。无论在外交舞台上,还是在对内治理上,他们的目光充满了自信,彰显了“气度”。

在与世界领袖们谈笑风生时,他们显现出大国风采,坦然而自信。一年来,习近平、李克强等领导人一系列密集高效的外交行动——不论是出访展现出的个人魅力,还是国际峰会平台上传达出的自信——都令人印象深刻。

在对内治理方面,无论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还是“两个一百年”目标一定要实现的宣示,抑或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空前改革计划,都显示出大国领导人的执政自信、治理自信。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庄重宣言,也正是来源于这份自信。

新班子的脚步在哪里,目光在哪里,世界的焦点就在哪里。他们的脚步所向,视线所及,必将促成一国的变化,必将影响一国民众,乃至世界。

标签:中央班子|外交|习近平|十八
稿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