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晋江村庄惊现多个“天坑” 最深达100多米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13-11-28 15:23
  

晋江村庄惊现多个“天坑” 最深达100多米

晋江村庄惊现多个“天坑” 最深达100多米

晋江村庄惊现多个“天坑” 最深达100多米

晋江村庄惊现多个“天坑” 最深达100多米

晋江村庄惊现多个“天坑” 最深达100多米

 

专家分析称,暴利驱使疯狂开采,废弃石窟不少,治理难题很大

核心提示

近日,市民陈先生从北京乘飞机返回泉州,飞机在泉州晋江机场降落前,他拍到一张令人震惊的图片:在一处繁华的村庄,一个巨大的“天坑”十分刺眼。经专家识别,所谓的“天坑”应是采石后遗留下的石窟。如此石窟藏身村庄,是否会带来安全隐患?泉州石材开采历史悠久,类似遗留的石窟有多少?昨日记者进行探访。

□记者 许文龙 杨佳彬 实习生 王棚锋/文 记者林劲峰/图

现场

村庄遍布石窟 村民忧心不已

陈先生在飞机上隔着窗户俯瞰地面,突然看到一处“天坑”出现在高楼林立的村庄内,十分刺眼。根据地标,他推测,该“天坑”应位于晋江内坑至永和一带。昨日,地质专家辨识图片后称,该“天坑”应是采石后遗留下的大石窟。

记者随后在晋江内坑、永和等地走访。在晋江永和镇巴厝村,一处石窟与照片上的形状十分相似。该大石窟由四五个大小不一的石窟组成,最深的石窟达100多米,这些石窟组成了一个长约200米,宽约100多米的石窟群。在现场,记者没有看到工人在开采,其中几处石窟的内壁经风吹雨淋后,已结有一层污垢,但一处石窟的石壁较新,石窟底还堆放着几块切割好的巨石。环顾四周,只有极少数的石窟周围设立防护栏,安全隐患不小。

不少村民对大石窟的存在表示担忧。村民林先生说,尽管石窟四周竖有警示牌,却未设置路障,村民可随意出入。“这些石窟非常深,如果靠近跌入,后果不堪设想。”他说,大家都十分担忧小孩子靠近出事。

泉州饰面石材开采历史悠久,类似遗留的石窟到底有多少?记者先后走访南安、台商投资区、石狮、安溪等地发现,类似的废弃石窟数量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在南安石井辖区,牛贵山、后壁山、风鼓山、蔡仔山等地有上百个废弃石窟,开采后遗留的凹陷、陡壁、岩墙等问题十分突出。

背景

石材矿产丰富 曾是支柱产业

记者了解到,泉州沿海岩浆活动频繁,大面积分布着不同地质时代侵入的各类型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矿床储量巨大,品种繁多,为饰面石材开采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泉州沿海饰面石材矿开采历史悠久,比较出名的石材品种有“砻石”、“虾红”、“锈石”、“安溪红”等,其中“砻石”早在唐朝就有文字记载,“锈石”的开采在清朝时期也有文字记载。

市国土资源局相关人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泉州饰面石材逐渐进入开发高潮期,所产的石材矿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地板装饰及大型石雕,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等著名建筑均采用了泉州本地的石材产品。

据悉,2000年前后是我市石材开采业的鼎盛时期,产生了数以千计的石材开采企业,当时仅单南安石井镇的石材开采矿点就达百余个,周边多数村民或多或少参与了石材矿的开采与加工行业,石材开采和加工成为当时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原因

暴利驱使开采 遗留废弃石窟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对石材矿开采审批手续把控没像现在这么严格,许多企业在暴利驱使下,开始肆意开采石矿。”南安一位从事石材开采多年的业内人士黄先生透露。

他介绍,石材矿床自身特点决定了开采方法必须采用凹陷开采。由于受风化作用,地表浅部10米左右范围内节理、裂隙普遍较发育,荒料成材率低,一般仅20%左右,利润薄;越往深部,节理、裂隙越不发育,荒料成材率越高,利润也越高。因此,开采企业在利润的驱使下,都尽量往深部开采,直至吊装能力极限,无法再继续开采。在这种情况下,石材企业会另寻地点开采。历史遗留下来的石窟,由于缺少回填材料,绝大多数无法进行回填处理,从而形成废弃石窟。

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郑先生称,虽然2005年起,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对矿山进行整顿,但之前遗留下的废弃石窟已经存在,治理难度不小。

隐患

容易引发事故 浪费土地资源

近年来,因废弃石窟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时常有孩子溺亡采石窟的事故见诸报端。如2011年2月27日,家住晋江磁灶的15岁少年小斌(化名)溺死在离家不远的一个废弃石窟水塘内;2010年7月29日,在丰泽北峰街道霞美社区一处偏僻废弃石窟发生悲剧,一名高中毕业的准大学生午饭后到积水的石窟游泳,不幸溺亡等。

除了存在引发事故的隐患,废弃石窟还有不少危害。省197地质大队高级工程师黄润雄介绍,石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小,石材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容易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甚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此外,废弃的石窟由于回填困难,无法进行再利用,挤占宝贵的土地资源。随着城市的扩大,原来分布在相对偏僻地区的石窟,逐渐变成分布在公路边、城乡结合部等地方,造成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

标签:晋江|村庄|天坑|石材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