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月薪5000元者延迟退休5年 每月养老金多900
延迟退休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本报记者按照现行规定计算三档月薪人群退休后收入
延迟退休五年到底能拿多少钱?
观察动机:虽然日前人力社保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曾明确表态,近期引起社会热议的延迟退休仅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没有实施的计划和安排,但坊间延迟退休的话题并未偃旗息鼓。人力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此前曾表示,缴费年限与待遇直接关联,缴费时间越长,待遇相对越高。那么,如果延迟退休5年,到底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会多出多少呢?北京青年报记者经过计算后发现,目前月入5000元的职工如果延迟退休5年,每月养老金可比正常退休多拿900多元。
======================================================
延迟退休的话题近期引发社会普遍热议,虽然人社部明确表示仍处研究阶段,但并未平息市民对此的持续关注。如果延迟退休,目前的在职职工到底在退休后能够得到多少收入?
据了解,按照《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养老保险的缴纳,城镇职工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按照8%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全额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养老金的计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以北京市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为例,假定某25岁开始参保的男性青年,其工资保持不变,同时以2012年北京市员工月平均工资为计量标准的前提下,北京青年报记者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月入5000元的工薪阶层,60岁退休可领取的养老金为2998元;但如果延迟到65岁退休,月养老金就会变为3946元,其中差额达到948元。由此可见,多缴的5年保费,在不足3年的时间即可完全由多得的这部分养老金抵扣,之后就全部为多得部分。
据专业人士解析,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公式相对复杂,含有三个变量:一是每年的缴费工资基数,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二是每年的社平工资,该变量也是每年变化。从2009年月平均工资4037元至2010年的4201元、2011年的4672元再到去年的5223元,从近几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每一年的社平工资都呈上升趋势;三是缴费年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平工资越高、缴费工资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多,计发的基础养老金就会越高。而对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划,因为国家规定的计发月数是随着退休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的,因此退休越晚,除数越小,自然得数会越高。
算账
退休金计算涉及三大变量,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和缴费年限。北青报记者在计算时假设今后的社会平均工资一直保持不变,用去年的北京社会平均工资5223元作为标准,将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简化为:(2012年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工资数)÷2×(缴费年限)×1%。以25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的男性在职职工为例,60岁退休时累计缴费年限为35年。如按规定,退休年龄60周岁时,计发月数为139,而退休年龄为65周岁时,计发月数就变成101。
平均月工资3000元
●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额度=3000×8%=240元
●基础养老金=(5223+3000)÷2×35×1%=1439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240×12×35÷139=725元
总计=2164元
如果延迟5年退休:
●基础养老金=(5223+3000)÷2×40×1%=1645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240×12×40÷101=1141元
总计=2786元
结论:比60岁退休每月多拿622元。
平均月工资5000元
●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额度=5000×8%=400元
●基础养老金=(5223+5000)÷2×35×1%=1789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400×12×35÷139=1209元
总计=2998元
如果延迟5年退休:
●基础养老金=(5223+5000)÷2×40×1%=2045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400×12×40÷101=1901元
总计=3946元
结论:比60岁退休每月多拿948元。
平均月工资10000元
●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额度=10000×8%=800元
●基础养老金=(5223+10000)÷2×35×1%=2664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800×12×35÷139=2417元
总计=5081元
如果延迟5年退休:
●基础养老金=(5223+10000)÷2×40×1%=3045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800×12×40÷101=3802元
总计=6847元
结论:比60岁退休每月多拿1766元。
- 中国24%老人靠养老金生活 农村老人多自食其力2013/10/13
- 报告称城镇职工5年涨薪近七成2013/10/11
- 少数学者雷人语惊呆网民:教授教授叫人难受2013/09/23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