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国内国际 >>正文

聚焦新国企 共筑中国梦

www.ijjnews.com   央视网  2013-10-17 15:55
  

日前,首届“新国企·中国梦”网上影像大赛作品征集环节结束,进入评审阶段。此次大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联合举办,中国网络电视台协办,旨在展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新成就,展示国有企业新面貌,激励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诗词用来形容十年新生的中国国企,再是妥帖不过。十年卧薪尝胆,十年砥砺前行,国有企业再不是“效率低下”、“机制落后”、“包袱沉重”、“创新乏力”的旧模样——今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9万亿元人民币,国有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10万亿元。正如经济专家所言,随着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向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国企的市场化和职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人民币“汇改”驱动货币升值、货币量宽松驱动资产溢价等现实利好,新国企迈步跨越如虎添翼。

国企发展为了人民,人民共享国企发展成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截至2011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4.47万户,上缴税金3.45万亿元,约占全社会工商企业的40%。仅仅中央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从2002年的162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24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9%;效益提升的同时,中国国有企业的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与日俱增。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譬如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的69家中国内地企业,有54家是国有企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中国国企,是到了展示新形象、树立新美誉、赢得新舆论的时期。

于此语境观之,首届“新国企·中国梦”网上影像大赛,既是一个契机,更是一个节点。这是一个形塑新国企群体形象的契机:参赛作品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用直观的影像讲述真实的故事。摄影师的镜头下,有矗立在广袤原野上高大的风力发电机,有车间里集合最尖端技术的现代化生产线;有钢铁厂高炉边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有高压塔上电力维修工人顶风冒雨、坚守岗位的身影……微电影作品,记录了国企一线职工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具体而微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感动于生活,真情洋溢、真诚扑面,不啻于最好的沟通语言。只有聚焦国企,发现国企之新、国企之变,才能了解新国企、理解新国企,不再误读、误解新时代的新国企。

这也是推动新国企在新起点继续逐梦的节点。在央视网大赛专区、“@国资小新”微博、微信账号上展播参赛作品,已经引发了网友热议,让更多人看到当代国企真实的一面,了解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感受国企职工奉献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大赛以“新国企·中国梦”为核心主题,发挥影像表达直观、感染力强的优势,以视觉语言讲述国企故事,推动公众对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贡献、价值等方面的深层次关注与思考,进一步增信释疑、凝心聚力。

新国企,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日的中国国有企业,用一句老话说,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神九飞天、蛟龙下海、高铁奔驰、歼15一鸣惊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企业参与了15个;历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及绝大部分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由中央企业获得。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基础设施、保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稳定;2011年利比亚撤侨,国航、东航、南航无偿组织包机,迅速投入撤离工作;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央企业第一时间奔赴抗灾一线,抢修电网、通讯、交通设施,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通道”。目前,大多数央企都建立了定期对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制度。凡此种种,脱胎换骨的新国企,需要舆论重新定位,需要公众如实体认。

国企向好,是社会之福。这当然不是说新国企就已几近完美,更不是说改革的号角与之无关,而是在戮力奋进的路上,新国企当有更富时代感的担当,与民众一道、与历史一道,共筑强国梦。

(本文作者:央视网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标签:新国企|国有企业|中国梦
稿源: 央视网  编辑: 林丽娥陈宝英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