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内有一些石墩、石柱是明清时遗留至今的。
欧阳氏举族逃难之谜
据欧阳氏族谱记载,隋末唐初时,最早迁来居住于潘湖的欧阳氏是欧阳伯善。从那时起至明初,600多年的时间里,欧阳氏便一直居住在潘湖。但在明初,欧阳氏突然举族搬离潘湖,从此留下一个大谜团。
唐贞元八年,欧阳伯善六世孙欧阳詹考中进士第二名,与贾稜、韩愈、李观、崔群等二十二人同登金榜,时称“龙虎榜”。欧阳詹中进士对于振兴当时闽地的儒学风气有着深远的影响,他被称为“八闽文化先驱者”。闽人在他榜样的激励下,开始爱书慕文。欧阳詹的家乡闻讯后,更是一片沸腾,乡亲纷纷把巷、道、塘、湖、山等冠上“欧”字为名,如今,潘湖村内还有古地名欧厝、欧湖、欧巷、欧塘、欧石……
《闽书》记载:唐宋时潘湖“环湖四十余家,弦诵相闻,宾兴不乏,第几三十人”。唐宋乃至元代,潘湖欧阳氏涌现出众多的杰出人物,在族谱中载录的有:唐代欧阳征、欧阳衍、欧阳謩、欧阳埴、欧阳偃、欧阳復等;宋代欧阳璟、欧阳玑、欧阳震、欧阳识、欧阳宣、欧阳琰、欧阳寅等;元代欧阳至等。不难看出,明代之前,潘湖欧阳氏桂兰辈出、簪缨相继,一派繁荣景象,那为什么在明初,却要举族搬迁至外地呢?
晋江传统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黄鸿源称, “元末明初的时候,泉州战乱多年,朝廷改朝换代,欧阳氏族遭受‘乌蜂之变’,以致难以在潘湖安居立足,所以纷纷都向外迁徙避难去了。”欧阳氏族谱上有记载:“元末明兴,洪武二年己酉遭乌蜂之变,始由潘湖分散。”
欧阳氏真是因为“乌蜂之变”才外逃的吗?黄水山认为这是“假托之辞”,“如果真有乌蜂灾祸的话,入赘欧阳门的黄氏先祖黄权不是也应该跟着避难吗,怎么可能单独留了下来?”他接着说:“潘湖村内口口相传下来的说法是,元末明初,天下战乱,因欧阳族人在元朝当官的不少,为了躲避朝廷迫害,欧阳氏一脉才举族避祸离去。”但这一说法同样令人费解,因为泉州有族人在元朝当官的氏姓很多,为何光欧阳氏要举族避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