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老照片网上误传:1945年上海穷人吃大闸蟹度日

www.ijjnews.com   北京青年报  2013-09-03 10:59
  

老照片网上误传:1945年上海穷人吃大闸蟹度日

这张上世纪40年代的老照片只是记录了一名小男孩正在吃螃蟹摄影/沃特·阿鲁法特(Walter Arrufat)

原标题:从2011年至今 每当中秋临近之时 一张老照片就会被网友大范围转发

穷人吃大闸蟹度日?曲解历史

网传

“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

“没有像样的桌子,用铝锅生煤球炉,边上还有一个破竹筐……可人家却有一桌子,对,是一桌子天然无毒大闸蟹,看样子,只只不止3两!”

调查

1.每年中秋节前都出现同一种谣言

2.查询上海地方志,了解当年本地情况

3.寻找照片出处,了解原作者意图

九月,正值螃蟹大量上市的季节,近来流传于网络的一张黑白老照片,让不少网友心生羡妒之情,图片下方附着的文字“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度日”更让不少人惊呼:太遗憾了,没赶上好时候啊!”

然而,这张黑白照片究竟出自哪里?是否如网络所传“大闸蟹是当时上海贫困家庭的救济粮”呢?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图片拍摄者美国人沃特·阿鲁法特(Walter Arrufat)并未对照片内容给予详细描述,只是图片在传播过程中被不少网友过度解读了。

传言

想回到过去

近日,—张上世纪40年代的老照片在网友之间的流传度颇高。

照片中,—个衣着普通的小男孩坐在摆满大闸蟹的桌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破旧的桌椅和满桌的大闸蟹形成鲜明对比。图片下方,还附着这样—段令不少网友“抓狂”的文字:“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

“没有像样的桌子,用铝锅生煤球炉,边上还有—个破竹筐……可人家却有—桌子,对,是—桌子夭然无毒大闸蟹,看样子,只只不止3两!”不少网友跟帖回复,纷纷表达着自己想要“穿越”回那个年代的心愿。

调查

每到金秋时节便十分活跃

2011年9月至今,每到金秋螃蟹上市之际,这张图片便会受到网友大范围的转发。无论是在论坛、贴吧还是微博等社交平台,当北青报记者在搜索栏中输入“贫困家庭吃大闸蟹”的字眠时,都会呈现出不少关联信息。

该帖最初出现时题为《1945年上海—户穷人家吃的大闸蟹》,此后经过网友的多版本“演绎”,“—斤—只的大闸蟹”、“勉强度日”等吸引眠球的描述日益成为帖子的“关键词”。

从2011年9月、10月到2012年10月、11月再到2013年9月,每当这张老照片出现时,伴随的都是网友“情何以堪”、“想回到过去”的戏谑感慨。

质疑

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充饥?

据上海地方志办公室记载,“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上海市场物价急剧下泻。但9月28日,伪中储券对法币二百作—的兑换比率,使法币增值,游资涌至上海竞购物资,造成物价上涨。11月,批发物价指数升高到230.3个百分点,每石常河机粳米达62333元。”

不少网友在跟帖中认为,“那时候大米价格贵,人们吃不起米,所以只能靠大闸蟹充饥。”然而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1945年的水产品市场价格已难以考证,将大闸蟹和粮食价格进行比对的说法并不科学。

此外,还有部分网友指出,图片中附着的文字“吃阳澄湖大闸蟹”—说过于夸张。“那时候,阳澄湖大闸蟹远不像现在这么有名。再说,由于年代久远也难以核实,怎么能凭—张图片就断定蟹的来源呢?我觉得这看着更像是后人给图片随意添加上的信息。”

溯源

图片出自美国摄影师之手

北青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张老照片出自美国摄影师沃特·阿鲁法特(Walter Arrufat)之手。沃特1920年出生于美国纽约中南部城市宾哈顿,他是—位职业的婚礼和人物肖像摄影师,曾担任圣克拉拉县摄影协会主席—职,于2007年辞世。

二战期间他服役于美国海军,并跟随海军驱逐舰联络船(USSSierraAD-18)于1945年10月12日至1946年2月5日在上海生活。这期间,他用自己的相机,在上海街头捕捉到不少生动的普通人面孔,并将全部96张黑白照片汇成影集《上海1945》(Shanghai in 1945)。

影集中的第八张照片记录的正是这个吃螃蟹的小男孩,而在拍摄者最初的图说中只有简简单单的“Eating Crab”这两个单词,并没有对图片中的场景和小男孩的身份加以描述,更没有提及“穷人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度日”这样的字眠。

标签:老照片|大闸蟹|度日|网友|阳澄湖
稿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