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传晋江陈埭溪边小学强收赞助费 校方坚称未收钱

www.ijjnews.com   海峡都市报  2013-08-30 17:04
  

传晋江陈埭溪边小学强收赞助费 校方坚称未收钱

溪边小学昨天开始报名,家长们陆续到校

N本报记者 林天真 廖海霞 文/图本报讯 昨天下午,陈埭溪边小学很热闹,临近开学,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报名来了,家长们在校门口就聊开了。

"每个学期报名,村里就要求我交400~600元的赞助费。"江西籍家长张先生,以前在溪边一家鞋厂打工,孩子通过厂里上了学。孩子读二年级时,他辞职了,专门做临时工,他说,交赞助费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我自己做点小生意,没在工厂上班,也被要求交了500元。不过,交钱后没有开具任何收据或发票。"一名安徽籍的家长在旁接了话。

"听说都是厂里帮忙出的。一般好一点的员工,工厂都不会向你要。但是,做得不好的或者做不久的,厂里会从工资里扣。"同样来给孩子报名的一名重庆籍女士说,她在厂里上班,只交了100多元的课本费,并没有交赞助费。

昨天,海都热线通968111也接到不少家长反映被收赞助费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呢?

现场:不用交钱 家长顺利盖章

到学校报名前,所有家长都要拿着《流动人口信息表》到溪边村的社区服务中心盖章,再领取一张"2013年秋季就读溪边小学报名表"。报名表上,除了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就读年级、新旧生等信息外,还有村里工作人员写的"请给予报名就读"的字样和签名。

昨天下午3点半左右,记者来到村里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聚集了10来名等待盖章的家长。半小时过去了,30多名家长盖完章办完手续,都没有被要求交赞助费。

下午4点左右,一名企业主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帮员工子女盖章,他先交了些赞助费,拿到了报名表,然后办理完手续。

村里:不收家长 企业方面自愿

记者将致电本报热线的外来务工人员意见,向溪边村委会一名丁姓村干部反馈,他表示,并未要求家长和企业捐款,"企业都是自愿捐款的"。

他说,溪边小学有20多个合同教师,还有其他费用,"有的大企业,每年都捐几十万元,而且村里也不差钱,我们不可能再去收家长的钱"。在村辖区内,外来工子女要在溪边小学就读,只要根据规定,提供"三证一簿"即可。

"溪边村附近的西坂村和霞村都没有公办小学,这两个村的外来工子弟为了上好点的学校,都想到溪边村的公办小学上学。"他介绍,有的外来工为了孩子上学,到溪边的企业干个一年或几个月就辞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每年村里都会要求辖区企业开具务工证,到村里审核过了,才能报名。

学校:学位紧缺 优先安排旧生

溪边村企业多,小学不大,已有学生1000多个,教师50名,但一直难以满足外来工子弟入学,校方今年努力腾出了一间教室,扩容了一个班,学位还是紧缺。

溪边小学郑校长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该校从未收过家长口中的这笔费用。对于之前就在溪边小学就读的二至六年级学生,家长只需提供"三证一簿"(居住证、计生证明、务工证明、户口簿),即可登记报名。学校肯定要先将原来就在本校就读的学生安排好,再看是否有空余的学位供外村的外来工子女就读。"我们暂时不接纳西坂村、霞村的外来工子弟到本校就读。"

晋江陈埭镇教委办肖书记说,他不知村委会是否在收家长的钱,但学校方面,除教育部门规定的费用外,擅自收其他费用,肯定是违规的,要查处的,他们会到溪边村委会、学校了解情况。

镇政府:未来5年 新增5000学位

陈埭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和村里不允许乱收费,企业的捐款绝对不能转嫁给家长。"镇里将进行调查,如果一经查实,将要求企业退款给家长。"

关于溪边小学学位紧缺问题,镇里已经在调查研究,看能否将溪边小学附近的民房拆迁掉一些,扩大学校面积,增加学位数,同时,也规劝父母已经跳槽到别的村镇的学生,最好随父母转学。

另外,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过去五六年,陈埭平均每年都新增了1500多个学位,但还是赶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今后5年内,陈埭将继续新增5000个学位。"在海尾仙石区域,我们会整合建起一所比较大的学校。高坑小学也会在10多亩的原址上,扩建到30亩。岸兜的聚书小学也将进行扩建。"上述负责人表示,陈埭每年投入可支配财政收入的50%到教育方面,超过要求一倍。

标签:溪边小学|赞助费|校方|家长|学位
稿源: 海峡都市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