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闽南要闻 >>正文

南安省新园内村建设"美丽乡村" 老少同乐把戏唱

www.ijjnews.com   泉州晚报  2013-08-25 13:52
  

  核心提示

  笛声悠扬,南音盈耳,老少同乐,其乐融融。近日,记者走进南安市省新镇园内村,感受融生活气息和双拥情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新变化。

  □记者邱志坚张晓明通讯员吴荣亮文/图

  村庄美化生态美景游客醉

  走进园内村,随处可见悦目的景致。沿着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行进,别墅式小楼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看着舒适的生活条件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不少游客称赞这样的美丽新农村,比城市更惬意。“只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村不美、人不富。”村党支部书记尤更生如是说。

  两千多人的园内村,既有数十万立方米的水库,还有上千亩的生态林,到处山清水秀。尤更生介绍,村里已经规划了一个美丽乡村的蓝图,整洁村容、亮化村貌、绿化村道、改造危桥……在村头,35幢房屋正在进行立面装修,全村上下正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校舍变乐园村民共享趣味多

  美丽乡村的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沃土。迈入村综合文化站的大门,“老少同乐园地”几个大字下,整齐划一的教室和宽敞的篮球场告诉大家,这里曾经是一所学校。原来,2006年,园内村南园小学被撤并,一年后,为了改变镇里老年儿童活动无场所的现状,省新镇经多方努力,将其改建成镇里的综合文化站。

  17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内,原有的12间教室被划分作农家博物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科技室等8个功能区。“以前没有电,照明要用马灯;没有雨衣,下雨天出门穿蓑衣、戴斗笠。”土砻、戽桶、囡篮等200多件闽南传统农业工具,展示着祖辈们的生活样貌。尤更生说,让有能力的老人发挥余热传授知识,让青少年体验生活,感受父辈艰辛。

  如今变身的校舍被当地亲切地唤作“大手牵小手”,真正成为老少同乐园地。除了广场舞、气排球、篮球等“固定曲目”,文化站定时开展南音演唱和中小学生南音培训,一到上课时间,80多岁的退休老教师尤青山就会带着南音社成员们吹拉弹唱。

  鱼水深情军民共建一家亲

  挂在当地村民心中的还有浓浓的“双拥”情。在园内村,有一支闻名全国的英雄部队“红色尖刀连”。出村北面有一条土路,每逢下雨就泥泞难行,村民急在心里,部队官兵也看在眼里。“硬化道路”成了军民的共识,上个月,一条长500米、宽8米的崭新水泥路在军民的齐心协力下铺成,被亲切地称呼为“军民共建文明路”。

  蔬菜种植能手到部队手把手传授技术,村民每逢节假日到部队慰问官兵;驻地部队官兵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身先士卒。如今,园内村村民与驻军结成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鱼水深厚情,形成了全民拥军优属、“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

  目前,该村依托“红色尖刀连”连史馆资源,正在全力建设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结合新型人口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意在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村民生活的重要构建。

标签:南安
稿源: 泉州晚报  编辑: 王华峰王华峰 [打印]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