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正文

子女长得像老婆的前男友可能吗?

www.ijjnews.com   广州日报  2013-08-04 10:43
  

子女长得像老婆的前男友可能吗?

(记者乔军伟摄)

●“先父遗传”被遗传学否定,男性精液无法改变女性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

●性行为无法改变女性的生理外观,网上所谓“处女鉴定”方法大多不靠谱

“处女情结”在国内颇有市场,有此情结者认为找结婚对象一定要处女,主要是害怕曾经和别的男人发生过性关系的女子体内会残留他人的遗传物质,日后会令自己的子女血统不纯。为了找处女,网上还有五花八门的“鉴别”方法,包括走路姿势、脖子粗细等。对此,广州有妇产科专家表示,所谓“先父遗传”是被遗传学和生理学所否定的谬论,男人的精液无法给女人的生殖细胞“转基因”,而各种通过生理外观来鉴定是否发生过性行为的方法也大多不靠谱。

文/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颖仪

医学指导/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儿科副主任邓敏端

可疑说法:

“亿万精子基因永存女人体内”

天涯论坛上有一个名为《女人生的孩子十有七八要像她的第一个男人》的“神帖”称,女人和她老公生的孩子的相貌会更像与女人发生性关系的第一个男人,原因是他的体液激素成分会长期附着在女人的子宫内壁,有一定的几率影响下一代性格、长相、爱好。男人的亿万个精子在女人子宫内分解,部分基因被吸收并永久性保存起来并遗传给女人的后代。该文的结论是:“只有处女,才有纯洁的基因,才能生出所谓的属于一个男人的后代。”

这篇文章源自国外一篇英文恶搞网文,相当于愚人节玩笑,翻译过来后竟然被不少有着“处女情结”的人当真。文中所说的理论就是所谓“先父遗传”,它得到西方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叔本华等人的支持。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黑王子”爱德华就因其母是再婚生的他,而被质疑“血统不纯”,后来纳粹等种族主义者又利用“先父遗传”理论制造种族歧视。

先父遗传?

专家:精子无法转基因给女方

“先父遗传”早已被现代遗传学否定,科学家至今未找到其存在的确切证据。一些所谓“先父遗传”的现象其实是显性与隐性基因的表现。目前,“先父遗传”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归入迷信一类。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儿科副主任邓敏端认为“先父遗传”是一种谬论。他介绍说,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各有一套染色体,结合而成1个细胞——受精卵,其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受孕的过程就是受精卵的不断分裂,由1个细胞变成2个细胞,再变成4个细胞,这些细胞再分化为各种方向,形成眼、耳、口、鼻、四肢等。

如果孩子具有女子前度男性伴侣的遗传特点,那么必定是最初那个细胞——受精卵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精子是来自男人的,改变的只能是女子的生殖细胞——卵子,外来的遗传物质只有整合其中才能遗传给下一代。男人在女子阴道内射精后,大部分精子没能与卵子结合,很快就溶解了,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DNA等都会被分解代谢,最终被排泄出体外,无法长期在人体内停留,更无法改变女子的基因。这是因为转基因是很难自然发生的,需要在实验室通过复杂技术才能实现。显然,精子没有这种侵袭女性细胞的能力,其遗传物质DNA被分解成基本单元——核苷酸后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不是整段DNA序列被吸收。邓敏端进行类比说:“我们吃了牛肉、羊肉后不会变成牛羊,因为它们的基因不会被整合到人体细胞中。”

退一步来说,即使精子拥有转基因的能力,也无法实现“先父遗传”。邓敏端解释道,女性的生殖细胞早在她自己还是胎儿的阶段就已形成,总数多达数百万个。直到青春期卵巢功能启动,月经来潮,卵巢中的卵泡逐渐发育,到了排卵期有一个成熟的卵子与精子结合变成受精卵。如果前度男性伴侣的精液要改变卵子的遗传物质,就要穿透数百万个细胞,把它们的遗传物质全部都改一遍,而这也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觉得子女与老婆的“老相好”相似,就引发疑心和嫉妒心理。邓敏端称这并不奇怪,毕竟子女与前任男友都属于同一人种,甚至都是某个地方的人,相似性很容易解释。

处女鉴别?

性行为无法改变体形

“处女情结”根深蒂固的人苦于不容易查验女子的处女膜,于是挖空心思从女子的外貌、行为特征上寻找蛛丝马迹。网上有人详列了一大堆处女与非处女的鉴别方法,涉及眉毛、耳朵、脖子、乳房、屁股、体香、走路姿态等,据说准确度从50%到99.8%不等,例如“80%处女的腿一般很细而且会并得很紧的,大多不会轻易张开,走路和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邓敏端认为,性行为对人体生理、体形没有任何直接影响,上述“鉴定方法”大多不靠谱。但是,女子有了性行为之后,心理状态可以发生改变,可能带来行为与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标签:先父遗传|遗传物质|性行为|生殖细胞|受精卵
稿源: 广州日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