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主流媒体看晋江>>正文
晋江东石南天禅寺:6米高宋石佛全省罕见(图)
www.ijjnews.com    泉州网  2013-07-18 11:45
  

  这三尊石佛雕在巨岩崖壁上

  核心提示

  “山不在高,有佛则名。”位于晋江东石镇的南天禅寺,始建于宋嘉定九年(1216年),该寺以三尊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而闻名海内外。这座拥有摩崖石刻“泉南佛国”的禅寺已于今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王丽虹实习生林小婷/文记者陈小阳/图

  摩崖石刻汇聚山间

  近日,记者来到南天禅寺,跨过寺门远眺,只见红墙黄瓦的寺院建筑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下,显得宁静而充满韵味。

  移步南天寺山门,一抬头,一方由清“威略将军”吴英亲书的“南天禅寺”题匾映入眼帘,字体隽劲,很有气势。进入大殿,抬头可见清代乾隆年间状元及第福建陆路提督马负书题的“自在佛”题匾,书法浑厚苍劲。

  入内殿,雕在巨岩崖壁间的三尊石佛,每尊均高6米、宽3米,高大雄伟,丰腴温润,神态威严。“这三尊石佛是全省现存的摩崖造像中最高的。”南天寺住持释理山介绍,南天寺初号“石佛岩”,后称“石佛寺”,皆因石佛得名。

  出得内殿,沿一僻静小道行约百米,摩崖石刻“泉南佛国”四字映入眼帘,每字高达2米,劲秀雅丽。据说为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所书。右侧的石坡上,是清光绪年间泉州知府李增蔚题刻的“嵩岳降神”四字,笔力粗壮丰润。石佛山由于山形似一卧牛,故又称做青牛山,这些摩崖题刻刚好处于“卧牛腹部”位置。

  南天禅寺的摩崖石刻闻名海内外

  数百年间屡有兴废

  三尊石佛的由来与宋代高僧有关。据清康熙三十八年《重兴南天禅寺碑》记载,宋嘉定丙子(1216年),一位得道和尚守净法师(南天寺开山祖师)路过,夜见峭壁上放出三道亮光。守净认为这是“山萃众岳之灵”的征兆,于是请来工匠建造殿宇,三尊石佛按照山石的走势雕刻而成。

  数百年来,南天禅寺屡有兴废——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寺废,遂即重建;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殿宇丘墟,至明成化元年己酉(1465年)始复新构;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将军吴英重建,并取泉南佛国之意,始更其匾额曰:“南天禅寺”;乾隆、同治、光绪、宣统相继修葺。南天禅寺现存殿宇经旅菲华侨于1935年和1982年两次捐资重修。

  传播孝道弘扬文化

  下午5点半,自在佛大殿十来名僧众正在进行日常的诵经,大殿一侧摆放着免费赠送给信众的各类佛书。释理山告诉记者,为弘扬佛教文化,寺里每月举办三次讲经活动,每次都有上千名信众来听讲。

  据介绍,南天禅寺石佛闻名海内外,每年吸引不少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游客及佛教界人士前来参观。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佛文化,寺里还连续举办5届大学生泉南佛国冬令营,深受学生喜爱。冬令营不仅向大学生传授了佛学知识,同时让他们学会感恩,恪守孝道。

稿源: 泉州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