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晋江一培训基地十年无偿培训 两千名残疾人受益

www.ijjnews.com   东南网  2013-07-16 11:34
  

  为了圆年轻时的梦想,陈北开(左一)坚持十年免费为残疾人培训基本技能。

  核心提示

  在晋江新塘街道后曾社区,有这样一个服装技术培训基地,学员都是肢体有残疾或者轻度智力残疾。该培训基地不以盈利为目的,免费为残疾人培训。培训基地的创始人是45岁的陈北开,10年来,共为2000多名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赢得了不少家长的赞誉。昨日,记者来到后曾社区,了解这个特殊的服装培训基地。

  □记者黄枫林劲峰文/图

  学员一起培训

  融入集体进步快

  昨日下午4点多,记者来到新塘街道旧后曾小学,该培训基地就位于小学旁。培训基地是一幢三层楼的简易厂房,这是陈北开的服装加工厂,也是晋江市自强自立残疾人服务中心。走进培训基地,有的学员用缝纫机缝购物袋,有的用剪刀剪购物袋的边角线,有的负责包装,有的处理一些小配件。大部分学员操作都比较娴熟,很难看出他们是残疾人。“这一批学员是新来的,有30多个,先让他们做些比较简单的。”陈北开看着学员们认真学习,经常指导他们。

  坐在门口剪购物袋边角线的是来自晋江安海的陈雄关,从小脚残疾,自从父母过世后,就无人照顾。陈北开说,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培训,陈雄关有一定进步,这让他很开心,“氛围很重要,很多残疾人融入这个大集体后,改变很多。”

  学会互相帮助

  两个星期可上手

  该培训基地2002年开始创办,刚创办时,人比较少,也比较辛苦。“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有这种好事,都没人来接受培训。”陈北开说,他经常要到各个乡镇去宣传,去说服家长,让孩子到自己的培训中心来。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好的环境,他租下了村里小学的旧址,作为这些学员的宿舍、食堂和理论教室。到这里培训的学员大都是轻度智力残疾,培训基地还开设了理论课,并且聘请生活老师和车工老师对这些学员进行培训。“每天早上都会有一节理论课,教育这些学员要互相帮助,不能吵架、打架。”陈北开说,学员们也都很听话,而且互相帮助。如果是哪个肢体有残疾的学员要提水或者拿东西时,身边的学员就会互相帮助。

  服装加工技能培训的车工老师,也要用不一样的方式教学。刚开始时,很多学员都不懂得用缝纫机,车工老师就先不穿针跟线,让学员们先练。一个星期左右,他们踩车、刹车练熟练了,再穿针跟线上去,让他们再练一个多星期,才会将比较简单的东西让他们做,像皮带、购物袋等。

  曾经关闭一年

  为圆梦重新创办

  看着学员们一天天改变,陈北开感到很开心。2006年,晋江市残联与他一起合办这个培训基地,由晋江市残联补贴培训费。慢慢地,很多人知道了培训基地,学员们也渐渐多了起来。然而,陈北开感到压力很大,曾将培训基地关闭一年。

  “太辛苦了!”陈北开说,那时候放弃是实在做不下去了。在基地关闭的一年里,他经常接到家长们的电话。回想着这么多年来的坚持,培养过的学员,还有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他决定重新创办培训基地。让他做这个决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年轻时的梦想,还未创办服装厂的他,以前走街串巷卖鱼干虾米,经常到乡下看到一些残疾人无法工作而整天待在家里,家庭负担太大。那时的他就暗下决心,以后自己有能力要尝试培训这些残疾人,让他们也能有份工作。这个想法让他无偿做了10年培训。

  2012年,在晋江市残联的支持下,将培训基地注册成为晋江市自强自立残疾人服务中心,改变原有零散的招收模式,一期学员三四十人,培训周期为2个月。2个月的培训并不长,很多学员接受培训后,觉得服装技术还可以的,或是留在陈北开的服装厂工作,或是回老家找工作,每个学员回家后焕然一新,都让家里人感到很开心。

  有很多人认为陈北开很傻,花这么大代价去帮助一群不相干的人。但他认为,培养10个残疾人学会一门手艺,那就相当于帮助10个家庭减轻负担,这是很好的事情。

标签:培训基地 残疾人 学员 购物袋 服装
稿源: 东南网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50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