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持有173间铺位局长因争夺公司被亲戚举报
原标题:借壳下蛋官商合体坐拥173间商铺的东莞一国税局长经商调查
新华网广州7月15日电(记者周强)东莞一国税局长罗绍强打着妻子、大舅子的名义,投资7000万元与亲戚王建荣合伙做生意,因持有173间铺位,被称为“铺叔”。罗绍强为夺取公司经营管理权,利用手段欲架空王建荣,被王建荣公开举报。
15日,东莞市纪委及市国税局回应称,当事人已被停止职务,具体案情还在调查核实阶段。
鱼死网破——局长被亲戚举报拥有173个铺位
近日东莞祥鸿国际农批城董事长王建荣爆料称,东莞市中堂镇国税分局局长罗绍强亦官亦商,在祥鸿农批城拥有173套铺位,持股22%,是第三大股东。
王建荣与罗绍强的妻子是堂兄妹关系,由于工程启动后缺乏资金,2006年罗绍强提出一起做生意,要求占10%的股份,“考虑到他税务官员的身份能提供便利,我便同意了,他表示钱没有问题。”
2009年底至2010年初,开业之际,罗绍强提出多出点钱,多占些股份。“最终经过股东会讨论决定,罗绍强出资7000万元,占22%的股份,分得173个铺位,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王建荣称,“7000万元中5000万元是现金,另外2000余万元则用34个商铺抵押。”
但是,祥鸿农批城开业后,经营并不景气,两人就此产生裂痕。“罗绍强认为我管理不到位,且接待费用过高。”王建荣认为,最大的矛盾还在于罗绍强认为自己所持股份过少,“同样出资7000万元,我占40%,他占22%。”
2012年7月的一次股东会议上,两人彻底决裂。罗绍强将自己的股份以每股100万元的价格出让给东莞市凯利贸易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另外两名股东也将股份转让给了这家公司。
“其实,这不是出让,而是托管,凯利公司根本没有这个购买能力。”王建荣说,凯利公司一下子拥有60%的股份,并收回了公司经营管理权,罗绍强成了背后实际操控人,“我虽是董事长,却成了摆设。”
“我自己创立的公司,他们却要把我赶走,这就是把我往死路上逼。”王建荣决定购置针孔摄像机,掌握录音、视频证据,将罗绍强违法经商的证据公之于众。
借壳下蛋“隐形股东”浮出水面
来自东莞市国税局官网上的资料显示,2010年10月19日前,罗绍强任后街国税分局副局长,之后调任为中堂镇国税分局副局长,今年1月28日被任命为中堂镇国税分局局长。
蹊跷的是,王建荣出示的举报材料中,记者并未见到“罗绍强”的名字。翻阅上百次股东会议记录,2010年5月11日前所有的会议记录中,有陈妙嫦的名字;2010年5月21日到2012年6月4日,则是陈松有的签名。前者是罗绍强的妻子,后者是其大舅子。
“实际上,上百次的股东会议都是罗绍强本人参加的,但每次他都是签老婆和大舅子的名字,但按下的却是自己的手印。”王建荣说,“指纹很容易鉴定,想赖都赖不掉。”
面对王建荣举报的视频、录音证据,罗绍强承认“主角”是他,手印也是他按的,但他声称参加股东会议只是为了“帮忙”。“都出了7000万元,王建荣占40%的股份,大舅子才22%,被人骗得很惨了。”罗绍强说,“我是看不过眼了,就帮我大舅子去参加股东大会。”
但为何要按下自己的手印呢?面对记者追问,罗绍强只有沉默。
那么,大舅子陈松友是否有7000万元的投资能力呢?罗绍强称,陈松有曾做过多年五金、建材生意,是个体户,没有成立公司,7000万元绝大部分是找银行借的。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52岁的陈松有是后街镇桥头村村民,有两栋两层房子,较为破旧。附近村民告诉记者,陈松有是一个普通农民,以前做过五金生意,也卖过建材,但算不上富裕,并不具备向银行贷款高达7000万元的抵押资格。
更为关键的是,王建荣向记者提供的贷款资料显示,2010年9月21日,7000万元的投资文件上,是由“罗绍强”确认的。不少质疑之声认为,罗绍强若是没有国税局长这一职务的影响力,银行怎么可能会如此“慷慨”?
小官巨腐扩大监督防“蚁贪”
前不久,同样是科级干部的东莞市药监局分局副局长冯沛森因违规经营2000万元物业涉嫌赌博被媒体曝光后遭到当地公安、纪检部门调查。“小官大贪”现象亟需引起重视。
东莞市纪委方面表示,科级干部不属于市管干部,科、股级干部则由所在单位任命、监督、管理,而市纪检、监察部门通常只能从全市整个面上去管理,没有专门针对这类干部的规定。
“无论普通公务员,还是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党政干部任用条例、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廉’的要求不可谓不严。”中山大学法学教授聂立泽说,“单位党组、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都负有监管责任,只有执法必严才能监督到位。”
全国政协委员史贻云认为,科、股级基层干部直接支配资源,职位低权力大,要防止“蚁贪”,还需要扩大监督的广度,建立健全基层反腐制度和群众问责机制,同时畅通举报渠道,还监督于民。只有给“小官”们带上权力的“紧箍咒”,才能让“小官”们廉洁从政。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