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晋江新闻网>>新闻中心>> 主流媒体看晋江 >>正文

春风计划,擦亮“幸福晋江”品牌(图)

www.ijjnews.com   福建日报   2013-07-08 11:15
  

春风计划,擦亮“幸福晋江”品牌(图)

 

近年来,晋江市重点建设镇级、村级敬老院,让孤寡老人以及留守老人不再为晚年担忧。黄谨 摄

近日,家住晋江市青阳街道碧山苑102岁的老人谢建成领到了100元的高龄生活补贴。今年以来,谢建成已经领到了4个月的高龄补贴,“有了高龄补贴,我的晚年更有保障了,现在生活很幸福。”

今年年初,晋江市在全市实施以脱贫解困、老年福利、未成年人帮扶、扶残助残和新晋江人关爱为主要内容的“春风计划”,全力改善民生。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表示,晋江经济发达,是我省县域经济首强县,当前,富裕起来的晋江,要结合“四下基层”活动,全力实施“春风行动”,让更多的困难群体得到党委、政府的关爱,让他们共享晋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擦亮“幸福晋江”这一品牌。

关爱底层民众的“幸福大计”

春风计划,是今年晋江在民生领域推出的重要举措。晋江市市长刘文儒认为,打造民生晋江,首要问题就是要切实改善民众生活状况,尤其是底层民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关爱底层民众,载体何在?

年初,晋江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通过并印发了《晋江市特困家庭“四帮四扶”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风计划”,落实以帮就业、帮就医、帮就学、帮安居和扶贫困、扶老幼、扶伤残、扶志气为主要内容的特困家庭“四帮四扶”工程。每年晋江将重点帮助200户特困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使之脱离贫困。

据了解,“四帮四扶”工程的重点,是帮扶城乡低保家庭,或为因就业、医疗、教育、住房、伤残等问题造成生活确实困难的低收入家庭。通过一年的帮扶,可以基本脱贫脱困。

帮就业。重点帮扶家庭就业难的,通过技能培训、介绍就业、扶助创业等方式,努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增加特困家庭收入,切实提高生活水平。为此,晋江相关部门将帮助特困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参与就业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最高帮扶资金限额1000元,通过职业介绍的限额2000元,自主创业限额4万元。

帮就医。重点帮扶家庭看病难的,在大病补充保险报销和新农合补偿的基础上,通过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红十字会救助和资金补助等方式,帮助其医治疾病,解决特困家庭因病致贫问题。就医帮扶标准为,按照有关规定补偿、报销和救助后,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中,10000元至30000元的救助50%;30001元至60000元的救助60%;60001元以上的救助70%,最高救助资金限额8万元。

帮就学。重点帮扶家庭就学难的,要落实助学措施,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帮助其顺利学成就业,增强其家庭的脱贫能力。小学在校生每年最高帮扶资金限额1000元,幼儿园在读儿童和初中在校生每年最高限额2000元,高中在校生每年最高限额4000元,大学在校生每年最高限额10000元。

帮安居。重点帮扶家庭住房难的,相关部门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综合解决,帮助其建设安居房或进行危房翻建。对确实没有条件建房的,将帮助其落实廉租房或购置经济适用房,尽量改善其居住环境。新建、翻建房屋和购置经济适用房的最高帮扶资金限额5万元,修缮房屋的最高限额3万元。

扶贫困。对基本生活有困难的,相关部门将采取送政策、送物资、送资金等形式,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渡过生活难关;扶伤残。对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将给予重点保障和救助,尽力解决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和孤残儿童的抚养问题,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扶老幼。对因残致贫的,将通过康复治疗、机构托养、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扶志气。在脱贫脱困的同时,将注重精神扶持,帮助树立生活信心,树立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意志。

据介绍,晋江市为推动“四帮四扶”工程的有序开展,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慈善总会筹集1000万元,同时设立专项帮扶基金。其中2000万元用于扶助200户重点帮扶家庭,另外1000万元作为全面加大贫困家庭帮扶力度的专项资金。各镇(街道)将配套部分帮扶资金用于辖区内特困家庭的“四帮四扶”工作。并在全市建立“四位一体”的挂钩帮扶机制,由市领导督查所挂钩镇(街道)工作的开展,由市直单位和爱心企业分别与重点帮扶家庭建立“一对一”帮扶对子。

陈荣法说,实施春风计划,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深入结合“四下基层”活动,真正走进群众、走进村户,与群众拉家常,说心里话,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城乡一体下的幸福共享

在晋江,春风计划企及、覆盖了广大城乡。

家住晋江安海镇农村的洪园园今年83岁,年初,听说政府启动“春风计划”,在安海建起了敬老院,吃住都有保障。老人干脆搬到了敬老院。“家里人都外出打工了,我在敬老院,吃得也好,生活过得很好,这里有医生啊,如果有病了,医生马上就到,在这里好啊,在家里如果病了,没有人帮看,此外,我现在每个月还能领到50元的高龄补贴。”老人高兴地说。

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广大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以来都是晋江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刘文儒表示,晋江正在努力打造一个处处充满爱的宜居城市。

为此,近年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晋江更加注重经济与民生的协调发展,在统筹城乡、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幸福家园等方面进行诸多探索

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一体普惠型养老保险制度;

2012年元月起,晋江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从人均每月80元提高至100元;

2013年度,晋江新农合标准,从310元/人增加到390元/人;

2013年1月1日起,晋江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20元;

……

这些措施有力降低了城乡差别感,增强了城市归属感和民生满足感,实现了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标的同步提高。

城乡一体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与市民待遇一致。

近年来,晋江在改善民生方面持续发力,“幸福晋江”建设持续推进。晋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首位。2012年,晋江财政收入首次超过160亿元。富裕起来后,晋江的决策者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的晋江人共享发展成果?

加大民生领域资金投入,成了晋江的不二选择。晋江确定了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本原则。2012年,晋江66%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累计安排37亿元投入就业、教育、医疗、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突破固有服务模式,追求“效益最大化”。从新农合实行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服务模式,到建立“五险合一”的社保服务大厅,再到建立全市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原社保服务大厅和卫生、民政、慈善、残联、红十字等社会保障窗口,实行集中办公和一站式服务,整合利用信息资源,着力构建统一共享的信息平台,初步实现各项社会保障信息资源的后台共享,服务对象到一个窗口即可办结所有保障业务,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内外一体下的包容共享

春风计划,还涉及到了百万外来工的幸福。

35岁的周星铭来自湖北,2006年随老乡来到晋江深沪镇,进入当地染整龙头企业龙兴隆打工至今。去年,周星铭申请到了深沪镇外来工廉租房小区的一套廉租房。他把妻子和女儿接到晋江一起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

近年来,富裕起来了的晋江人意识到,如不及时创新,破解外来人员融入难等问题,不仅有失公平,更会影响晋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晋江市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晋江有外来人口110万人,超过泉州外来人口总量1/2,人数超过了晋江本地户籍人口。晋江将保障网覆盖到百万外来人口,推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和均等化,对晋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十分必要。

2011年,晋江在全省率先启动居住证制度。为进一步提高外来人口归属感,晋江还公开做出“三不”承诺(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的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出台服务流动人口15项优惠措施;同时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欠薪保障调剂金和欠薪举报奖励等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网络,让百万“新晋江人”安居乐业。

去年,晋江市出台《晋江市流动人口落户管理实施意见(试行)》规定:“在晋江市普通中学具有正式学籍且连续就读满2年以上(含2年),现就读晋江市普通中学高中部的学生,经本人申请,由现就读学校审核并统一造册报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可将户口迁入就学学校学生集体户。”受惠于这一政策,今年夏天,186名外省籍学生在晋江报名参加我省2013年的高考。

笔者从晋江市教育局了解到,2001年,晋江小学外来生只有8537人,占6.65%。短短十余年间,小学外来生猛增至109196人,占66.56%。初中、高中、职校中外来生数也不断增加。难能可贵的是,目前全市90%以上的外来生就读公办中小学校,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待遇。

突破人口户籍限制,推进“待遇同城化”。出台流动人口居住证、落户制度等系列政策,让110万外来人口享受到子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22项市民待遇……新晋江人,在这座城市感受到了幸福。

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数百万新老晋江人的“小幸福”相互叠加,凝聚成一座城市的大幸福。本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陈文经

标签:春风 计划 幸福 福晋 帮扶
稿源: 福建日报   编辑: 李华燕李华燕 [打印]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你至少需要输入 5 个字    昵称:       
晋江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