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国际鞋纺城启动助鞋都“二次崛起”
慧聪鞋网7月3日讯, 核心提示:陈埭鞋都路上,每天下午三点左右便开始拥堵:各种型号的货车载着品类各异的鞋材货品从这条路上的中国鞋都专业市场开往周边地区的鞋企。从中国鞋都专业市场2005年4月19日第七届晋江鞋博会开业至今,这种情形已经延续了八年多。在这八年里,中国鞋都专业市场知名度日益提升,这从曾经的陈埭七一路更名为鞋都路可见一斑。
然而,随着本土制鞋产业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鞋都专业市场的不足也日渐凸显:发展空间有限,满足不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入驻需求;功能上更多偏向交易,缺乏检测、研发等第三方公共服务。为此,更高端的专业市场―――晋江国际鞋纺城启动,助力鞋都晋江“二次崛起”。
曾经辉煌
年交易额破百亿
作为本土规模最大的鞋业专业市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鞋都一直被视为本土专业市场的样板。事实上,从过去几年交出的成绩单来看,中国鞋都也无愧于“样板市场”这一称号。
陈埭鞋材市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仅有一条街、数十家商店在经营。其后,随着鞋业的发展壮大,在呈“井”字形排列的4条大街上,遍布着1000多家店铺,集鞋材批发零售、储运、鞋机展销为一体的鞋市绵延数公里。在这里,大到制鞋的机械设备,小到鞋钉鞋扣,只要是制鞋业需要的,都应有尽有。据保守估算,陈埭镇鞋业市场每年的交易额至少在100亿元以上,但税务部门的统计数据却与之相差甚远。这,便是中国鞋都出现之前的景象。
记者从陈埭镇经济发展办获悉,这个占地200亩、拥有2478间店面的专业市场如今入住率已经达到90%以上,吸引了包括华昌、恒得利、卓勇、信大、健友等晋江知名的鞋材企业入驻。不仅如此,以中国鞋都为中心,周边方圆数公里内,俨然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鞋材原料集散地,每天都有操着不同口音的业务员来到这里购买适合他们的鞋材产品。
事实上,中国鞋都今日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成立初期,由于在管理、招商方面缺乏经验,中国鞋都一开始并没有像后来那么“红火”,直到2008年初,整个鞋都市场仍然只有近500家店面开业,开业率仅占23%,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让鞋都尽快融市并形成规模化效应,2008年晋江市政府成立了中国鞋都融市工作小组,大胆采取回租的办法,将鞋都闲置的店面租回,由陈埭镇经济开发公司进行经营,在店租、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
“先从业主手中以较高的价格收回来,再以较低的价格租出去,这中间的差价只能由政府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时任晋江市财政局局长的庄铭理表示,回租经营期为三年,绝对是个“赔本生意”,其目的就在于能让鞋都尽快兴旺。
同时,自2008年4月1日起,《晋江市政府关于扶持中国晋江鞋业城融市繁荣的若干意见》正式实施。依据政策,入驻鞋业城(中国鞋都)的企业和工商户可享受包括税收减免征收、三年内免收个体工商户工商管理费等在内的六大项优惠。
这些力度极大的政策优惠吸引了业界的关注目光。在那之后,不少原本分散在周边的企业都选择把档口开到中国鞋都里,而这个专业市场的发展就此驶入了快车道。
如今,中国鞋都已经发展成为集鞋业原辅材料批发、零售、储运、鞋机展销为一体的专业市场,年交易额更是早就超过了100亿元大关。
晋江鞋业专业市场大事记
2005年4月19日中国鞋都剪彩开业
2008年中国鞋都融市工作小组成立
2008年4月1日《晋江市政府关于扶持中国晋江鞋业城融市繁荣的若干意见》正式实施
2011年7月陈埭鞋材大市场项目启动
2012年4月陈埭鞋材大市场更名为晋江国际鞋纺城
2012年4月19日晋江国际鞋纺城正式奠基
2012年6月晋江国际鞋纺城被省发改委列为省重点项目,并作为“十二五”期间全省优先打造的4个千亿大型市场项目之一
2013年4月鞋博会期间,晋江国际鞋纺城首次正式对外推介
几经沉浮
市场流行渐落后
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但随着行业发展,中国鞋都市场的种种不足却也一一显现。
从池店的安踏工厂出来,拿着发泡样品的叶延雄直接开车始向乌桥头的乔丹,他是晋亿发泡的销售经理,几乎每天他都穿梭在各个品牌工厂中,这一段时间,他则希望尽快把公司最新开发的样品送到鞋厂试用。
过去十多年,他的老板丁国贤和他都在陈埭做发泡生意,老板主抓开发和生产,他则对外负责销售和服务。公司现在已经是安踏、乔丹等国内一线品牌的指定供应商。一直以来,作为鞋材厂家,他们都是直接上门面对企业,“我们做的是内销客户,在市场里有个档口的意义不大,即使接上一些外单,也可以把客人带到工厂展厅里选样看货。”叶延雄认为。
当然,老板和自己当时看着鞋都日渐繁荣、政策优惠,确实曾经考虑过在鞋都开一两个档口、做个展厅,展示公司实力。可后来,随着晋亿发泡的品质在业内渐渐传开,上门咨询采购的采购企业人员也多了起来,而在市场里开店的念头也就随着时间消弭。
事实上,本地材料厂家直接上门企业的销售方式在晋江陈埭比比皆是。一些在市场里开店的鞋材厂家基本上看中的是市场里档口的宣传效应,有企业形容这就像在专业市场里给自己公司立了一块广告牌,由此带来的买卖贸易也不容小觑。
责任编辑:刘新萍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