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辅料检测中心将落户泉州
本报讯 日前,记者从石狮市服饰鞋帽辅料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上获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将在泉州石狮设立全国首个辅料检测中心———纺织工业(泉州)辅料配件检测中心。
据了解,在明年石狮辅料城一期项目完工之时,该检测中心也将同时投入使用。目前泉州鞋帽服饰辅料行业占据了全国辅料产业50%的份额,但是以往检测都要将产品寄往上海广州等地的检测机构。而该检测中心成立之后,将涵盖纺织辅料行业的多数常规检测项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辅料检测中心将不仅可以规范市场,同时,质量检测也将为企业在产品开发的质量体系建立方面起到导向作用。“因为,我们看到国外这种创新平台,通常都以检测起步,然后从检测延伸到研发,这是一个必然的结合。”
又讯 日前,石狮市服饰鞋帽辅料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就职庆典活动举行,石狮市华联服装配件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远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会长。记者了解到,石狮市辅料城封顶、中国辅料发展论坛等活动同期举办。
值石狮市服饰鞋帽辅料行业协会换届之际,中国·石狮辅料城正式启动全球招商仪式。据悉,该项目是华联、锦狮、忠信、益得利、佳隆等10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携手搭建的,是石狮辅料业界强强联手、抱团发展的产物。该项目预计投资6亿元,前期开发土地77.5亩,总建筑面积126476平方米,另外还有200多亩土地可进行延伸开发。辅料城一期项目共分两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为连片五幢各三层的辅料专业市场,建筑面积83000多平方米,共有商铺993间,地下停车位935个;二期建筑面积43000多平方米,为两幢28层总部写字楼,共有大型办公套间96套,并规划四层裙楼作为公共配套层。
据悉,石狮辅料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接近50%,其中锌合金类服装辅料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约占全国市场同类产品75%。当下,石狮辅料产品不仅涉及服装、鞋帽、箱包,还向礼品、装饰品、电子产品配件等方面延伸。
□观点
协同创新 小辅料做成大市场
■本报记者 曾小凤
本报讯 日前,中国辅料高峰论坛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参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等专家剖析了国内服装辅料的现状,并围绕“精美辅料与品牌服装价值”的主题进行探讨。
“辅料不辅,小产品,大作用,大市场。”在场的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当下服装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竞争到了一粒扣子、一条拉链等辅料上来。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
“服装主要是由面料和辅料两大部分组成,相对于面料而言,辅料不够被重视,辅料行业的发展较为滞后。”伏广伟指出,辅料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于服装,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过去对服装辅料不够重视,一些大企业没有把资金和精力投进来;二是辅料生产企业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够大;此外,辅料行业过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然而,随着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对辅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及产业链下游对上游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辅料行业也在经历着转型升级。
“精美的服装不仅体现在面料上,也体现在辅料上。精美的辅料对于服装来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多服装产品出现问题更多地体现在辅料上,例如缝线裂开、扣子生锈、拉链坏掉等问题,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衣服就作废了。事实是辅料并不是配件,也可以是主角,要给予相当的地位。”伏广伟说。
业内人士表示,辅料过去不受重视,是个“丑小鸭”,但今天辅料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已蜕变成“白天鹅”,精美辅料已逐渐成为服装的主角。
与服装行业协同创新
“辅料门类多,技术创新工艺复杂,但是一定要与服装行业携手并进,共同创新。如果离开服装行业这棵大树,那么辅料就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服装行业的创新对于辅料行业的创新有根本性的影响。”伏广伟表示。
“整个纺织服装领域与IT领域的融合正在加快,因此,纺织服装不仅仅是传统产业,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产业面临着三大趋势:技术要素的配置将趋于智能化;在资源要素配置趋于绿色;创新要素配置将趋于融合。”孙瑞哲指出,品牌服装要把依靠规模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依靠管理创新,要建立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规则。
“辅料行业的提升要充分发挥辅料市场的引领作用,利用专业市场带动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辅料协会和政策资源,深入研究服装辅料的门类,正确引导投资,减少恶性竞争,逐步培育新型的服装产业集群。”伏广伟同时也指出,本地的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没有非常强大的专业市场,没有为中国企业决定问题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是走向现代产业集群的一个缺口。
【责任编辑:华燕】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