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大学生办网站收废品
大学生收破烂不是新闻,大学生办网站收废品也不算新鲜。陈修云和吴清壮两名先后踏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也在海南干起了这一行当。与以往的“破烂王”相比,他们显得不大寻常,面容略带稚气,外出拉活时除了带一杆称,还背着一个手提电脑,随时准备上网向客户宣传他们自办的“海南收废网”。
创业3个月至今,陈修云和吴清壮办的这个海南第一家废品回收网站,员工仍只有他们两人。网站是请朋友帮忙搭建的,“办公”地点也是向朋友借的一间小瓦房,两台电脑、一辆电动自行车、几个蛇皮袋,这就是他们“公司”的全部资产。
尽管创业条件十分艰苦,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自信和激情。
外出工作时,陈修云(右)一般都斜挎着一个电脑包。
激情燃烧的创业者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行业?”
面对记者的疑惑,年仅24岁,曾是月薪5千元的白领陈修云说,毕业找工作时的艰难让他时刻充满危机感,金融危机更让他难以安于现状。一次培训时,他听到“有人在网上收垃圾成就了大事业”。从此,他多了一份心眼,经常关注网上收废品的信息。他补充说,他堂姐也干这行,他此前对这行多少有所了解。
22岁的吴清壮今年刚大学毕业,皮肤黝黑的他长着一副典型的海南人模样,他说,家里一直做生意,他小时候也接触不少收破烂的人,甚至和他们成为朋友,对这行不陌生。
“家里人反不反对?”
“家里人都很支持。”两个人几乎同时回答。
“创业时用到大学专业知识了吗?”
“一点都没有,我们都是学习酒店管理的,不过现在没用不等于将来没用。”
“有没有受人非议?”
“不要紧,工作不分贵贱嘛。”
记者请陈修云和吴清壮收集办公室的旧报纸。吴清壮把报纸捆成几摞后,拿一杆称称了起来。
“超重了,我这杆称一次最多称30斤。”
“没想到,我们成了你们的大客户了。”记者开玩笑。
“4毛钱一斤,给你钱。”
小伙子的报价令记者惊讶,旧报纸平时最多卖2毛钱一斤,他们是不是有意多给?
“不用担心”,吴清壮说:“我们会把这些报纸高价卖给香蕉种植户,他们需要用它来包裹香蕉。”
吴清壮告诉记者,将来他们还要利用网站卖二手货。
他人的成功不能简单“复制”
“超重了,我这杆称一次最多称30斤。”
“4毛钱一斤,给你钱。”
陈修云承认,他们的创业路开始还是以模仿为主。此前,他花了不少时间研究了外地的几家收废品网站。不过,他们最终还是要走自己的路。
“现在市面上收废品的人很多,竞争相当激烈。但我们经过2个多月的市场调查,分析其中仍然有商机。我们锁定海口的写字楼和高档住宅区,这些地方一般收垃圾的人不容易进去。如果为小区居民、写字楼工作人员提供网上预定废品回收,肯定受欢迎。”
“另外,我们尝试邀请街上收垃圾的人加盟。我们提供信息,他们负责上门收购,然后利益分成。”
“我们还准备给他们免费发放文化衫,背后印有我们网站的网址、电话和宣传口号‘轻松环保,服务到家’。”
办网站收集信息,成本低,效果好,这是别人成功的经验。“不过,我们的网站开办了3个月,却没有收到一份网上收废品的预约。”
吴清壮说,因没钱做广告,他们只好不断到写字楼、小区发名片,发宣传单,同时在海南各个网站的论坛里发帖、跟帖,借别人的地盘来介绍他们的业务,宣传他们的网站。他们甚至发动身边的同学、朋友帮忙发帖、转帖。
“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需要一点点时间发展。等赚到了足够资金,我们要办一个环保收废站,经验充足之后,再搞一个废品加工厂,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两个小伙子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仍乐呵呵地向记者说他们的未来目标。
大学生创业靠自强也需要扶持
于是,像吴清壮这样大学毕业后收破烂、洗车、卖猪肉、当保姆、摆地摊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像陈修云这样拿着高薪的白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或主动或被动辞职,回乡种树、办养鸡场的也大有人在。陈修云和吴清壮的创业历程,正是国内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里的一个缩影。
大学生创业的激情已经点燃,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是不是真正地帮到他们了呢?大学生创业又有什么困难?
资金不足是许多创业者面临的第一道难题,陈修云和吴清壮也不例外。他们为创业筹集了5万元启动资金,但还建不起仓库,买不起汽车,两人也没钱学车。“钱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吴清壮对政策支持渴望又犹疑,“小额贷款我们想过,不知道贷款利息高不高?如果申请免息的话,手续也许会很麻烦。”
“工商税务减免方面国家只针对高科技企业,对于我们这些估计省不下多少钱。”
“也有人说我们的情况不符合申请要求,所以就没继续打听。”
吴清壮两人对贷款认识的模糊,可见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也是需要改进的问题。
《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年轻、高学历创业者逐渐增多,其中大学生是优秀的创业群体,创业年龄集中在18-35岁期间,其群体创业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他们主要通过合伙集资的方式,创办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资金和市场竞争因素,其次是经营管理不善和产品、技术落后等。
金融危机一年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计划投身创业大军。陈修云和吴清壮的创业脚步刚刚迈出,后面已有无数双眼睛在紧紧盯着。如何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帮助,仍然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话题。
今年初,海南省有关部门统计,该省将有近3万名本专科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为了给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实践机会,该省目前已建成150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5000多个,已有2000余名毕业生签约。
在四川,截至今年6月底,尚有6.2万应届高校毕业生未找到工作。今年9月,四川省启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为“白手起家”的创业学子们提供从资金到经验“由表及里”的全面帮扶。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党委书记盛南方也呼吁高校将创业列入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政策、技巧的传授,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创业的自信心、勇气和心理素质,毕业之后才敢大胆下海闯荡;企业方面,希望能有一些企业能主动提供项目或者创业环境,帮助、扶持学生创业;政府层面上则需要在资金、税费、手续、社保等方面提供政策便利,“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的政策导向很重要,“相信勇于创业、善于创业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晋江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 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应在授权 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晋江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晋江新闻网或晋江经济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 信息,繁荣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 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晋江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电话:0595-86170187。